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物聯網百科
- 農業產業化發表日期:2022-12-06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95779次
農業產業化既是農村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探索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農村經濟和農業發展過程中相互作用多種矛盾的必然結果。而發展農業產業化也成為我國農業和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提高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創造更多高質量的農產品,是當期農業發展的重要環節。本文就將通過農業產業化的經營模式以及主要特征等方面,來讓大家更加清楚的了解到底什么是農業產業化?
一、 什么是農業產業化?
農業產業化是在市場經濟發展背景之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多種矛盾相互作用的情況下所產生的,是一個系統化的大“工程”。農業產業化可以總結為: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主導產業、產品為重點,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ㄔO、系列化加工、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形成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農工商、農科教一體化經營體系,使農業走上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自我約束、自我調節的良性發展軌道的現代化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
用產業化組織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其實質就是對傳統農業觀念的更新和拓展,是對農業資源的綜合開發,優化組合和合理利用。目的就是要讓農業走向城鄉互補、產業相互促進、良性循環、協調發展的道路。
二、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
1、以農業合作社帶動
主要是由農戶或村集體自行組織,農戶自愿加入,集中進行農產品銷售。在組織上,合作社組織農戶以土地、資金、農機等入股,在市場監管部門(工商)注冊成立,根據企業訂單或者市場分析,協調農戶按計劃進行集約式的養殖、種植等農業生產,并通過既定渠道對產品進行銷售。這樣的農業產業化模式出入自由、生產靈活,因為具有一定的計劃性和市場化特征,競爭力比較強。
2、以中介組織帶動
這類方式主要是以市場上的產業協會、各種技術協會、供銷社等各類中介組織為紐帶,組織農業生產,實現農業生產的規模效益,使眾多分散的小規模生產經營者聯合起來形成統一的較大規模的經營群體。這種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不受土地數量的限制,適用性比較廣,使市場與農業生產的關系更為緊密。
3、以龍頭企業帶動
主要是指生產企業為降低購買原材料的交易成本,規避原料不足風險,采用直接與農民簽訂協議、訂購農產品的方式。這種方式的本質是將農業生產變為企業產品生產鏈中的環節,將農民變為企業的“生產工人”。其特點是農業生產方向性明確、農業生產能夠形成一定規模、農民直接面對市場需求、企業與農戶聯系緊密、農戶利益能夠得到基本保障等。這種模式減少了交易成本。只是受企業利益支配,農民無法分享農業產品的市場溢價。
三、農業產業化基本特征:
1、生產專業化:農業產業化經營把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聯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體系,這就要求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實行分工分業和專業化生產;農業產業化經營以規?;霓r產品基地為基礎,這就要求農業生產實行區域化布局和專業化生產;農業產業化經營以基地農戶增加收入和持續生產為保障,這就要求農戶生產實行規?;洜I和專業化生產。只有做到每類主體的專業化、每個環節的專業化和每塊區域的專業化,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格局才能形成,更大范圍的農業專業化分工與社會化協作的格局才能形成。
2、產業一體化:農業產業化經營是通過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貿工農一體化經營方式。這種經營方式既使千家萬戶“小生產”和千變-萬化的“大市場”聯系起來,又使城市和鄉村、工業和農業聯結起來,還使外部經濟內部化,從而使農業能適應市場需求、提高產業層次、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3、管理企業化:農業產業化經營把農業生產當作農業產業鏈的“第一車間”來進行科學管理,這既能使分散的農戶生產及其產品逐步走向規范化和標準化,又能及時組織生產資料供應和全程社會化服務,還能使農產品在產后進行篩選、儲存、加工和銷售。
4、服務社會化:農業產業化經營各個環節的專業化,使得“龍頭”組織、社會中介組織和科技機構能夠對產業化經營體內部各組成部分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信息、技術、經營、管理等全方位的服務,促進各種生產要素直接、緊密、有效地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