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物聯網資訊
- 宜春出臺舉措力推智慧農業建設發表日期:2016-04-12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3138次
民以食為天,農業是人類生存的基礎產業。而在互聯網時代,農業也要與時俱進。為進一步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全市智慧農業建設,宜春市政府辦于近日轉發了市農業局《關于加快推進全市智慧農業建設的實施意見》(下簡稱《意見》),指出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現代信息技術、智能化生產技術為支撐,積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創新農產品流通渠道,實現全市現代農業跨越式發展。
建鄉鎮電商服務站
智慧農業是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現實需要。《意見》明確,到2016年12月底,全市建成市、縣兩級智慧農業服務和監管平臺,在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普遍推廣應用物聯網,每個縣市區有3-5家企業對接江西農業物聯網、江西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江西農產品電子商務三大平臺,全市30家以上農業企業入駐南氏電子商務產業園和宜春眾購網絡平臺,完成農產品銷售額2億元以上。
同時,建設宜春市農產品電商集中配送服務中心和縣級農產品電商運營服務中心,20個鄉鎮農產品電商服務站,在全市每個鄉鎮發展1個以上益農信息服務社。
建智慧農業服務平臺
《意見》指出,全市各級農業部門要與通信運營公司緊密合作,應用物聯網技術,建設智慧農業服務平臺,平臺匯集農業生產信息、農產品供求、動植物疫病監測、重大災害應急處理、農業生產綜合指揮調度等功能,為江西農業數據云平臺和指揮調度中心提供數據支撐。
市級平臺主要匯總各縣市區農業部門數據,承轉上級調度指令,對重大動植物疫病、重大自然災害、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以及重點園區建設情況進行遠程可視調度,同時依托南氏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宜春市農產品電商集中配送服務中心。各縣市區級平臺主要負責采集上傳各項數據、圖片及影像資料,匯總本轄區各項數據,對接省市數據端口,同時承擔縣級農產品電商運營服務功能,確保互聯互通,信息共享。
推廣應用“三大平臺”
《意見》要求推廣應用“三大平臺”。
一是農業物聯網平臺。在全市農業各行業中廣泛應用物聯網技術,實現精準化生產和遠程操控;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積極引導種養大戶、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投入智慧農業建設。二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平臺。將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市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三品一標”生產基地、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納入監管體系,采集規模種養戶產地、廠家、質量及農業投入品使用等信息,實現生產主體可追溯或生產全過程可追溯。三是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整合服務農村的社會資源,聯接鄉村農產品電子商務站點,開展產品展示、產品銷售、物流配送、質量安全查詢等服務;積極構建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網絡,進一步完善市、縣、鄉、村四級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絡建設。
建村級益農信息社
益農信息社是農業部在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中,在農村基層打造的電商服務模式。
《意見》要求,按照政府引導、企業運營、社會參與、服務農民的基本原則,統一形象,統一經營內容,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將電子商務服務網點深入到行政村一級,為農民群眾提供“賣、買、推、繳、代、取”等服務,同時為農民提供形式多樣的社會化服務,有利于打通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最后一公里,實現農民享實惠、社長添干勁、企業有錢賺、政府得民心四方滿意。
到今年年底,全市每個鄉鎮至少發展一家村級益農信息社,并逐步加大建設力度,到2020年全市每個行政村都建成益農信息社。
將相關人員納入培訓體系
智慧農業建設已列入宜春市農業重點工作之一。《意見》指出,要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將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農業企業負責人、社會青年、返鄉創業人員、大學生村官納入培訓體系,開展農產品生產質量安全標準、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電子商務應用等培訓,為智慧農業建設奠定人才基礎。
同時,全市各級農業部門干部也要積極轉變發展觀念,更新知識理念,學習先進地區的發展經驗和做法,主動作為,務求實效,成為推動智慧農業建設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