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物聯網資訊
- 海門市啟用“智慧”種養新模式發表日期:2016-08-16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3113次
種植蔬菜、飼養畜禽,離不開農戶的用水、用藥等日常管理。過去,農戶往往憑著經驗和感覺行事,做不到精準化處理、按需求供給。近年來,海門市加大園區基地的“物聯網”建設,陸續建起了20多個“智慧型”園區,基本實現了種養殖行業的精準化與智能化。昨日,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20多個基地用上“物聯網”
農業“物聯網”,是借助傳感器、計算機、云通信等設備與技術,實現對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過程的精準化、智能化管理,是實現智慧農業的重要手段。早在2010年,海門市的畜禽、水產養殖上就開始運用這一技術。目前,“物聯網”技術在海門市設施大棚種植上得到大量運用。
昨日,記者在常樂鎮庵寶村大地輝旺農業基地內看到,工作人員正在“物聯網”平臺上實時查看園區大棚作物的長勢情況。今年年初,該基地負責人秦建輝投入巨資,請專業公司為其搭建農業智能“物聯網”平臺。今年7月25日,南通最大的農業智能“物聯網”平臺在庵寶村建成運行。據現場的工作人員介紹,該平臺分為綜合控制管理系統、外部環境監測系統、視頻監控系統、智能化節水噴灌系統、農產品質量可追溯系統這五大系統,可以實現對設施農業園區的智能化、科學化管理。
據了解,全市目前有20多個基地用上“物聯網”技術。經過多年發展,物聯網技術在海門市日趨成熟,位居南通各縣市區前列。“過去,海門市的‘物聯網’技術大多用在水產、畜禽養殖場上,主要是通過電腦實現自動喂料、喂水、給氧、視頻監控等。如今,海門市的設施農業轉型升級,一批智能溫室大棚陸續建成,‘物聯網’技術成為設施大棚里的‘常客’。”市農業局工作人員介紹說,“這表明海門市的傳統農業正加速向現代農業轉變。”
可顯著提升產量和品質
以前農業生產,全憑農民的經驗和感覺。而“物聯網”技術,實時定量精確把關,不止給生產帶來便利,更能提升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
“由于建成了智能化和自動化管理系統,基地蔬菜品質和種植效益同步提高。由于實現管理自動化,減少了生產管理成本。據測算,蔬菜一般每畝大棚可增收1500元以上。”秦建輝告訴記者,過去蔬菜種植依靠的是農民積累的經驗。而農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能夠更為精準地把握蔬菜的需求,實現更為高效的蔬菜種植。
“養殖區面積大、離家遠,來回跑不方便,有了‘物聯網’技術,在家坐著也能養蝦。”鴻偉水產養殖基地負責人張沖說,“以前增氧機、水泵等設備的開關時間都是憑個人經驗來操作,有時候來不及調整,就會造成損失。引入‘物聯網’監測系統后,終端手機大概每天都接到4次至5次預警短信,看看短信就知道魚塘水質出現了什么問題,立即采取對應措施解決,降低了養殖風險,提高了生產效益。”
“智慧”農業成發展方向
“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是“智慧農業”的一大表現方式。“物聯網”技術在海門市從無到有,從淺入深,體現了“智慧農業”在海門市扎根發芽。可以預見,“智慧農業”將成為海門市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之一。
從單個農業企業層面看,“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以更好控制生長環境,使動植物能夠更好適應生長,提高產量和品質,有利于實現高產穩產。而在政府層面,目前需要加快對“物聯網”技術的扶持與推廣力度,使得“物聯網”技術能夠真正運用到農業生產中去,真正造福農業、致富農民。
據有關專家介紹,目前海門市農業物“聯網”技術正在向水產養殖、畜禽養殖、蔬菜種植等多個方面齊頭并進。一批技術成熟度高、效益明顯、示范帶動力強的示范基地正陸續建成。但“物聯網”技術初期投入較大,日常維護及管理也是重點。建議加大對“物聯網”技術的政策扶持力度,吸引各類社會資本投入進去,共同推動海門市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和現代農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