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托起農業一片天
發表日期:2016-09-08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3192次
“互聯網+”現代農業是時下熱點,農業部、發改委、中央網信辦、科技部、商務部、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林業局八部委在聯合印發的《“互聯網+”現代農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中提出,到2018年,農業在線化、數據化取得明顯進展,管理高效化和服務便捷化基本實現,生產智能化和經營網絡化邁上新臺階,城鄉“數字鴻溝”進一步縮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有力支撐農業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
農業生產離不開自然因素,光照、水源、土壤等等,傳統農業一直在努力掌握利用這些客觀條件,如施肥追肥、作物輪種,修水壩,挖水渠等,但在整體上仍然困難多多,農業生產始終難以脫離望天吃飯的大環境。引入互聯網的意義正在于此,它可以幫助人們把眾多自然因素與生產調控因素更好的結合在一起。互聯網就像一座巨大的舞臺,承托起農業這臺大戲,讓人們在利用自然規律的同時,享受到科技發展帶來的高效和便利。
在生產領域,,因為農業物聯網的介入,已經產生了很多新的理念和技術,比如水肥一體化,精準化栽培與養殖,這些技術一方面降低了農業生產的投入,另一方面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并使智能化自動化規模化生產成為可能。互聯網的信息優勢也給農業跨區合作帶來極大便利,比如農機具調度。過去在雙搶季節,農民想要及時找到放心的收割機、農機手不是一件容易事,農機手想要找到有需求的農戶同樣也不容易,現在通過手機APP可以方便迅速的查看各地收獲進度,滿足各自需求,輕松的解決這個問題。在農產品的銷售方面,互聯網也起到了很大作用,農村電商迅速發展,地方特色產品不再固守一隅,可以全國流通,在給農戶帶來更多收益同時,也方便了消費者,讓他們可以隨時隨地的買到自己心怡的產品。而不是像過去那樣,有些特色產品,有錢都買不到的。
農產品電商是電子商務浪潮中的后起之秀
“互聯網+”托起農業一片天
農產品電商是電子商務浪潮中的后起之秀。因為農產品的鮮活特性和相對低價,只有在物流業發展起來,運輸成本降低后,才能蓬勃發展,尤其是冷鏈物流。在這方面我國還存在不足,大部分地區還是快遞不下村,但這也同樣說明,我國農村電商還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隨著互聯網持續進入農業,大量的高技術人才也將隨之進入農業,這有可能造成一種人口的雙向流動。一方面智慧農業解放出來的農村勞動人口進城務工,一方面城市人口進入農村就業。這有可能緩解目前大城市人口過度集中、資源相對緊張的局面。
互聯網+農業是一種深層次的根本性的改變,是一種時代使然。過去農業供給主要是一種數量的滿足,是為了解決溫飽問題,現在人們不再滿足于填飽肚子,對農產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對農產品需求更加偏向精神層面,個性化特色化需求不斷增長,這些只有在網絡發達信息流暢的基礎上才能解決。
互聯網+農業并不僅是引入一種技術,它更是傳統農業在組織結構、生產方式、產業形態上的深刻變革。
發展智慧農業不只是現實的需求,更是未來的需求。也許用不了多久,大規模自動化農業就會成為主流,小規模的農業生產方式只能作為文化遺產保留在博物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