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物聯網浪潮來襲 打造葡萄苗種植技術新天地
發表日期:2016-10-19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2803次
農業物聯網技術和產業的迅速發展,已成為新一輪我國農業產業革命的重要發展方向。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高度集成和綜合運用,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農業物聯網關鍵技術和產品的發展大約需要10年時間,預計農業物聯網的成熟應用將在2020年左右。推進物聯網等新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和發展,有利于推動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為實現農業集約化和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目標提供了物質基礎。
我國的農業目前還屬于分散型,所以農業物聯網需要感知農業資源、環境、生產、產后與服務信息,這是物聯網農業應用發展的基礎。
目前我國農業物聯網在五個環節應用成效明顯:
一是在農業資源的精細監測和調度方面,利用衛星搭載高精度感知設備,獲取土壤、墑情、水文等極為精細的農業資源信息,配合農業資源調度專家系統,實現科學決策;
二是在農業生態環境的監測和管理方面,利用傳感器感知技術、信息融合傳輸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構建農業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實現對農業生態環境的自動監測;
三是在農業生產過程的精細管理方面,應用于大田種植、設施農業、果園生產、畜禽水產養殖作業,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化控制和科學化管理,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
四是在農產品質量溯源方面,通過對農產品生產、流通、銷售過程的全程信息感知、傳輸、融合和處理,實現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為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駕護航;
五是在農產品物流方面,利用條形碼技術和射頻識別技術實現產品信息的采集跟蹤,有效提高農產品在倉儲和貨運中的效率,促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
與傳統農業相比,物聯網的應用一改澆水、施肥、打藥,農民全憑經驗、靠感覺的經驗主義,如今的農業問題,如瓜果蔬菜該不該澆水?施肥、打藥,怎樣保持精確的濃度?全部可通過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高科技手段來精確“把關”,從而避免各種資源的浪費,打造更可靠、更節能、更適應環境的農業。
30多年前,中國的改革開放正是從農業先著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從此我國經濟開始飛速發展。如今在新絲路經濟戰略部署之際,農業首先應轉變思路,堅持深化改革,集聚優勢資源,探索商用模式,加快農業物聯網發展,以農業為新絲路經濟帶發展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