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物聯網資訊
- 發力供給側:“三生共融”的智慧農業實踐發表日期:2016-10-31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3375次
佛山順德均安南沙村,因四面環江,曾被稱為順德的“孤島”,但這也使它保留了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與綠色生態。去年7月,南沙島以其獨特的生態優勢,成為順德兩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兩大核心區之一。
目前,行進在南沙村的堤圍上,映入眼簾的是成片的葡萄園,往前,是成方格狀的一格一格的桑基魚塘,還有在建的漁人碼頭、大型沙灘以及農業博物館等。在佛山城市升級三年行動計劃中,這段10多公里長的堤圍其實已被改造成一條綠道,途中更有設計獨特的驛站、由廢舊大巴改造而成的信息亭、造型別致兼有親水區域的公園等,讓人流連忘返。
如果說這一段是農業、水鄉文化與觀光旅游的結合,那么,再往前走,則能感受到現代農業的魅力。這里,有曾經專供港澳的養魚基地,有從日本等地進口的名貴植物物流基地、有上市公司設立的蔬菜水果研發基地,有臺灣企業設立的種苗基地。
均安南沙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而踐行的“智慧農業、三生(生產、生活、生態)共融”的現代農業發展路線,正成為順德區傳統農業升級轉型的縮影。在30年改革開放與珠三角城市化進程中,順德曾以“搖頭擺尾”“兩家一花”創造了農業的驕傲,而今在“開放順德、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下,正在從高新農業、互聯網+農業、設施農業、休閑農業著手,探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新路徑 現代農業示范區引領市民生活新風尚
“搖頭擺尾”,在上世紀90年代幾乎是順德特產的代名詞,“搖頭”指電風扇、“擺尾”是指塘魚。改革開放初期,塘魚一直是順德傳統的大宗出口商品,既出口港澳,也流向珠三角及周邊城市、甚至出省北上。
順德杏壇,千年逢簡水鄉的所在地,即便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但塘魚養殖大戶們的堅守,使得杏壇水鄉基本面貌并未改變,而與均安南沙連成一片的杏壇海心沙島,更是生機盎然、桑基魚塘星羅棋布。
自2015年1月正式升格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后,順德區委區政府再造一個全新現代農業核心區——“杏壇海心沙、均安南沙生態島綜合體”的計劃就浮出水面。
這個計劃得到了順德區農業龍頭企業的響應。扎根順德總部,生生農業集團是廣東水產業龍頭企業之一、也是廣東供港活魚的大戶,在杏壇海心沙島上,這家農業集團有連片的生態養殖基地,基地魚塘設備裝備有傳感器,通過物聯網設備連接到物聯網系統中,可以實時監測水質。順德本地企業太子休閑農莊則選址均安南沙島,發展濱河型休閑生態農業。碼頭、沙灘景觀的修建,讓均安南沙島成為珠三角游客的一個旅游熱點,游客們領略完杏壇逢簡水鄉的神秘,不到半小時光景可以來到均安南沙,感受西江水的靜美。
時代在變,順德傳統農業也不再躲在幕后低調地養魚、種菜。生生農業不僅在海心沙養魚,在勒流綠源基地還建立了工廠化養殖基地,還在順德中心區建設了體驗館,市民可以現場買魚,也可以通過微信掃碼方式與企業建立聯系。
讓農產品變得更親近,更契合新興中產階層的消費需求,則成為順德另一家畜牧企業英農集團的選擇。與生生類似,英農在大良建立了連鎖超市,既供應自產的草香豬,還供應臘肉、香菇、寧夏菜心等新鮮食材,從供給側結構上來培育新的消費理念。
新生態 做農業生產服務商,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順德水產與畜牧業在變,花卉業也在轉型升級。剛剛過去不久的國慶長假,練繼雄變得格外忙碌。由他擔任總經理的旺林花園中心,需要接待順德、南海、廣州甚至來自深圳的觀光體驗客。單日最高峰的接待量超過5000人,日營業額就有8萬元。
“高峰時根本忙不過來。”練繼雄笑得很開心。越來越多人造訪花園中心,這意味著佛山旺林園藝有限公司兩年前的戰略轉型有了新起色。2014年,在陳村花卉世界的入口右側,華南地區首家體驗式花園中心落成開業,由3000多平方米室內花卉主題展館、1500多平方米的戶外實景花園及1000平方米的花卉美食館組成。旺林園藝董事長鐘海旺計劃將這里打造成集“文化休閑、觀光旅游、購物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性花卉體驗館,核心是發展“農業+旅游”。
15年前,旺林園藝還是一家單純種植草花的花卉企業,如今已經發展成一家集“花園運營中心、家庭園藝連鎖、景觀工程項目、花卉餐飲美食、花卉綠植電商、花卉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綜合性園藝企業。原來占公司收入100%的花卉生產銷售目前已降至30%左右,花園運營中心和花卉綠植電商等新型業態占比40%,這一部分將成為旺林園藝未來的主營業務。
與旺林同時起步,廣東維生溫室科技有限公司在15年前曾是順德最大的種苗與草花種植基地,如今也已成為集種子種苗、草花種植、溫室工程、特種肥料研發與推廣、農產品電商平臺等多種業務的綜合性種植企業。
“維生公司的未來目標是做農業生產的綜合服務商,為農業生產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維生公司副總經理馬志剛透露,由于對提供種苗、種植方案、肥料供給等生產環節有全過程跟進,維生開始謀求與農場在農產品銷售市場上的合作:即將農場蔬菜成品集中在自有電子平臺上銷售,不僅保證了綠色蔬菜的質量,更由此形成生產與銷售的商業閉環,成為農業供應的入口和農產品的出口。
企業在行動,政府也順勢引導。通過創建全省首個出口種苗花卉質量安全示范區,順德區政府不斷提高種苗花卉知名度和美譽度,并且計劃將現有的陳村花卉世界打造成為國家級花卉繁育基地,成為順德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另一個核心區。
發展啟示錄
創新驅動激發農業新動能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破解農業發展難題、推動農業闖關過坎“開出藥方”,也為促進農業持續穩定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指明了方向。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核心是圍繞市場的需求進行生產,優化農業資源的配置,擴大農產品有效供給。從“搖頭擺尾”“兩家一花”,再到“智慧農業、三生共融”,農業平均畝產值已近3萬元的順德農業,在推動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道路上,并未停止前進的腳步。
可以看到,順德現代農業的發展,由始至終貫穿著兩條紅線。一是農業品質的不斷優化提升,一流企業造品牌、制定標準,“順德蘭花”“順德鰻魚”和“陳村年桔”三項農產品地理標志已是響當當的金字招牌。二是加快創新驅動的步伐,圍繞水產、花卉兩大優勢產業,順德推廣工廠化養魚、工廠化育苗、智能溫室大棚、標準化養殖等現代農業先進技術,正在不斷激發起當地農業發展的活力與動力。
當我們的目光還落在佛山制造業的“互聯網+”探索時,順德農業的“互聯網+”熱潮也是一波接一波。早在2015年7月,順德區政府就與省商務廳簽訂共建廣東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示范區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就普及和深化農產品電子商務應用等五方面展開合作。隨后,順德區政府出臺《順德區“互聯網+”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互聯網+現代農業”是其中一項重點行動計劃內容。
未來,順德還將充分利用順德農產品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平臺,建設基于物聯網技術大數據處理中心,初步實現對農產品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包裝運輸以及批發零售等環節進行全程監控和溯源,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農產品個性化定制與智能交易平臺,加強與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巨頭的深度合作,打造智慧農業供應鏈。這一系列的布局和探索,恰恰契合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
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推進的背景下,順德現代農業的未來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