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聚焦農業
- 叫響現代高效農業“海陽品牌”發表日期:2018-04-08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2862次“農場有各式大棚30多個,種了100多種果蔬,在種植和管理環節都有嚴格的標準”。和傳統農業不同,海陽市旭耕農場隨處可感受到“高精尖”現代高效農業的理念:采用全程有機種植模式,團隊中的精耕師、品保師、研發人員、體驗專員等專業人員術業有專攻,精耕師負責精細照顧果蔬,達到內在健康營養、外在標準漂亮;研發人員,則要自己對肥料進行堆肥,從山上采集微生物,進行研究,提取菌種,再發酵。若引進一些新品種,則需要先規劃一塊試驗區,測試品種的口感、種植的抗病性等,最后進行綜合評價。體驗專員主要負責營造農場參觀體驗的愉悅氛圍,平時負責讓所有“農場人”快樂地工作。采摘發貨前,品保師還要對果蔬進行農殘留檢測,確保果蔬能新鮮安全地到達消費者手中。
在旭耕農產的黃金南瓜大棚里,工作人員正在給南瓜苗噴水,“我們的每個南瓜都是按個定價,帶著二維碼上市。”旭耕農產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證明有機蔬菜品質,每種果蔬都會帶著“身份證”到消費者手中,掃描二維碼便能看到南瓜產地,并精確到哪座大棚、管理相關負責人、各項農事的工作時間、有機認證等,真正實現全程可追溯。在旭耕農場,新農業還體現在為消費者“私人定制”果蔬上。打造手機終端以及電商平臺、配套物流車輛,給消費者提供配菜服務,實現送貨上門。“煙臺五區物流全覆蓋,24小時之內新鮮果蔬就可到達。”如今,旭耕農場每年生產有機蔬菜約2000噸,已走進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成都、煙臺等商超、酒店以及普通家庭,讓越來越多的城里人從健康的食物中感受自然的饋贈,提高生活品質。不僅如此,旭耕農場還給當地百姓提供了就業渠道。周邊村莊60多名農民成了農場中的固定員工,每月工資2000-3000元。打工不出家門口,讓村民們倍感滿足。
記者走進有機標準化茶園,輻射式微型噴頭正在微噴茶樹,“茶園引進了奧科美農業智能管理系統,實時監控土壤和空氣中水分、溫度以及光照等因素,為農業種植提供可靠最事宜的條件。”這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通過微噴灌方式澆灌茶樹,微噴灌方式是利用折射、旋轉、或輻射式微型噴頭將水均勻地微噴灌、噴灑,不會對茶樹造成傷害。茶葉種植必須要強大的技術作為支撐,借助于科研院所的研究實力,旭耕農場與煙臺及國內著名院校開展技術合作,建設有機標準化茶園種植基地、大學生茶葉實踐教育基地,做出海陽有特色的、茶葉品牌。
旭耕農場所展現的,只是海陽現代高效農業中的一個縮影。海陽市依靠農業資源、地理氣候和區位等優勢,主動適應新形勢要求,以農民增收為主線,以市場為導向,合理調整產業結構,按照“提質、增效、創品牌、保安全”的思路,積極探索了具有“海陽特色”的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海陽市以農業為依托,以自然、科技、文化稟賦為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制度、技術、商業模式創新為動力,著力培育發展農業新產業、新業態,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深度融合發展,都市農業、智慧農業、康養農業等現代農業蓬勃興起,并逐步優化向好。
“發展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堅持政府扶持引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優勢產區集中,提高農產品深加工產業聚集度。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推動農產品向深加工,精加工發展,提升產品附加值。”海陽市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先進思路的引領下,海陽市著力開展科技攻關,解決特色產業發展難題。大力開展了蔬菜、雜糧等生產技術研究,自主研發了套袋白黃瓜技術、牛奶黃瓜、草莓種植技術,使蔬菜品質顯著提升。還積極在日光溫室大棚中推廣了水肥一體化高效生產及生物工程菌肥利用技術、秸稈反應堆技術等;在特色雜糧作物種植上,開展甘薯、大豆、旱稻、小米四種主要雜糧作物的技術攻關,引進推廣種植種期較長,生育期較短,抗旱耐瘠的雜糧作物,建立生產基地,提供優質苗種,為特色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推廣“畜-沼-菜”、“畜-沼-果”、“畜-沼-茶(草莓)”、“畜—沼—糧”等多種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同時積極探索新模式。
如今,海陽現代高效的“新農業”領軍隊伍不斷龐大。海陽市聚豐源甜柿合作社有機甜柿基地、煙臺盛聯藍莓科技公司以及海陽市紫深農家樂桑葚采摘園等龍頭企業已在銷售初級農產品的同時,開發了休閑體驗觀光功能,并開發銷售甜柿干、桑葚酒等衍生品,實現了終端型與體驗型的全面融合。通過對果蔬標準園的打造,以點帶面,充分發揮標準園的示范帶動作用,輻射帶動全市蔬菜普及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以確保產品質量安全。用項目實施帶動農業特色發展。同時,鼓勵合作社對接大平臺實現大數據,從供應鏈上實現突破;在互聯網和微信平臺開辟農家樂旅游服務客戶端,讓“互聯網+服務”成為合作社電商創收的新亮點。“抓產品產出創新,促進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做細特色農產品。壯大企業規模,加快產業鏈延伸,積極推動農業與農產品加工業的協調發展,促進農產品的初加工和深加工。”海陽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海陽現代化的腳步加快,農業含“金”量也越來越高。本著“規范建設、創新興社、政策強社”的原則,從政策、資金、技術等各方面對合作社創辦予以大力支持,推動全市農民合作社的發展進入快車道。目前,全市農民合作社累計創建1800多家,村“兩委”干部領辦合作社200多家。幾年來,累計爭創國家級示范社8家、省級示范社23家、煙臺市級示范社44家、縣級示范社136家,指導300多家合作社注冊商標、開展農產品認證。合作社標準化生產和基地化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帶動能力、經濟效益逐年增強。期間,涌現出經營面積10萬畝,入社成員14000戶,躍居全市合作社首位的國家級示范社海陽惠民糧食合作社;榮膺國家級加工示范社的海陽步鶴山茶果合作社等一大批產業基礎牢、經濟效益好的龍頭社,有力帶動了全市農民合作社向更高層次發展,帶動了全市特色農業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好的品質才會有好的銷路。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重要舉措。海陽堅持綠色發展道路,突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切實把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產品質量效益上來。如今,海陽農業以促進特色農產品規模化發展為抓手,以提高“海陽特色”知名度為目標,加大力度,加快進度,迅速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做大做強海陽市特色農業,在全國叫響現代高效農業的“海陽品牌”。來源:膠東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