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物聯網資訊
- 農業物聯網應用的PEST分析法發表日期:2013-11-27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8092次
農業物聯網應用的PEST分析法
PEST分析法是戰略外部環境分析的基本工具,它通過政治的(Politics)、經濟的(Economic)、社會的(Society)與技術的(Technology)角度或四個方面的因素分析,從總體上把握宏觀環境,并評價這些因素對企業戰略目標和戰略制定的影響。在本文中,筆者通過PEST分析法,對目前我國農業物聯網發展的背景及其未來趨勢進行分析與預測。
◆ P(政治)農業部發布的農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指出:“農業部將把推進農業生產經營信息化作為重點來抓,充分利用包括物聯網、云計算和3G等在內的現代信息技術,在精準施肥、智能灌溉等領域實現對農業生產過程的信息化管理。”與此同時,各地也積極出臺政策,支持農業物聯網的發展。北京市在物聯網發展綱要中提出,要首先在醫療應用、工業檢測和農業監控領域展開試點應用。黑龍江省提出要首先在智能農業、智能電網、智能油田等領域實現物聯網的應用突破。江蘇省物聯網發展綱要中提出,在智能農業領域要重點發展數字大棚物聯網系統推廣平臺和農業服務、管理和遠程監測平臺。
◆ E(經濟)高科技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關鍵。在20世紀5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農業生產中70%~90%生產效率的提高靠高科技實現。進入20世紀90年代,我國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也有40%是靠高科技實現的。物聯網技術能夠顯著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有學者研究表明,完善的農業物聯網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50%以上,進而大幅度降低農產品的生產成本,這對于穩定我國物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 S(社會)我國“村村通工程”目前取得了不俗的成效,各地農業、農村信息化大多已經進入信息下鄉階段,如何綜合利用信息服務平臺以及電子商務手段,解決農業生產效率低下以及農業生產銷售信息不對稱問題,成為新農村建設面臨的新問題。農業物聯網技術能夠實現農業生產、管理、銷售以及服務的系統管理,能夠降低農民的生產成本,使得中國農民小生產與大市場聯系起來,切實提高農民收入。農產品的供應鏈成本占到農產品銷售價格的很大一部分,物聯網技術能夠降低倉儲成本,從而拉低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農業產品安全管理,便于監測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而惠及廣大消費者。
◆ T(技術)我國的物聯網技術起步比較早,技術相對比較成熟。早在1999年,我國就啟動了物聯網核心傳感網技術研究,研發水平處于世界前列。在世界傳感網領域,我國是標準制定國之一,專利擁有量居于世界前列。我國是目前能夠實現物聯網完整產業鏈的主要國家之一,在二維碼、RFID、傳感器、SIM卡以及3G芯片等領域,一大批高科技企業迅速成長。此外,我國無線通信網絡和寬帶覆蓋率高,擁有堅實的基礎設施。所有這些都為我國農業物聯網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