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聚焦農業
- 貴州貴安:大數據培育“智慧農業”發表日期:2018-05-08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2845次貴州四月、生機勃勃。地處貴州中部的貴安新區馬場鎮場邊村農民開始忙碌起來。
場邊村“云上教室”課堂上,農戶們坐在大屏幕前,專心致志地聽著“屏幕專家”講解科學種植西蘭花。
“解放農民思想,培訓農民是關鍵,土地收益是最好的推動力。”場邊村村主任韓興華給記者算賬:一畝西蘭花產量2000多斤,按照市場價每斤3元左右,一畝地一季的產值超過6000元,一年可以種植2至3季,除去成本,一畝地一年的產值在10000至15000元左右。
貴安新區設立前,傳統種植模式是當地農民賴以生存的保障,“看天吃飯”“廣種薄收”是常態。
2017年11月,場邊村成立云興惠民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并在貴州貴安新區某公司的指導下進行高效農業生產。
“通過‘云上教學’,大棚實踐,收益倍增,激發了農戶學習熱情。”馬場鎮黨群辦主任、場邊村村支書曾艷說,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測種植園區的光照、濕度、溫度等情況,為科學種植提供數據指導。
作為貴安新區產業扶貧的一個重要項目,貴澳農旅產業示范園通過利用大數據物聯網技術,讓傳統農業實現生產從“一季到多季”、種植從“平面到立體”、產業從“單一到多元”的現代高效種植模式轉變。
在位于貴澳農旅產業園的貴安新區大數據農業指揮中心,大屏幕上適時顯示著全國各地向貴安新區采購的農產品訂單數量,以及各類農產品的行情數據等。
貴安新區大數據農業指揮中心以“精準管理”為核心,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對蔬菜種植、林下養殖、鄉村旅游、傳統手工藝等多個產業領域的全覆蓋,助力貴安新區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升級。
記者走訪了解,園區還建立農業大數據技術支撐系統,實施“雙云驅動”,通過“云上農場”大數據平臺分析研判市場供給需求,解決農民“種什么”“怎么銷”的難題,實現農民增收的目的;借助“云上農校”,專家與農戶實現遠程視頻互動,解決“怎么種”“種得好”的難題。
貴安新區是貴州發展大數據的主戰場之一。
近年來,貴安新區一直加快培育和發展大數據產業,推動大數據與三次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構建“一心兩云五平臺”的數據管理體系,利用“云思維”指揮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升級,探索大數據精準扶貧的新模式。
為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深入開展,貴安新區積極探索大數據扶貧模式,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匯聚“云上農場、云上農校”兩朵云,搭建“貴安精準扶貧云平臺、大數據農業監督平臺、視頻電商銷售平臺、民生監督公開公示平臺、民生監督查詢平臺”,用“一套系統兩朵云五個平臺”,探索大扶貧與大數據、大農業融合聯動發展模式,引領幫扶下沉,督促政策到位,精細培育產業,鞏固脫貧成果。
“以前是‘靠天吃飯’,現在靠高科技吃飯了。”韓興華坦言,大數據物聯網技術讓傳統農業實現生產從“一季到多季”、種植從“平面到立體”、產業從“單一到多元”的現代高效種植模式轉變。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