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聚焦農業
- 地少人多,無錫農業不拼產量拼質量發表日期:2018-05-22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2808次地處南部的江蘇無錫,全市人均耕地只有0.27畝,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左右。人口眾多和農業資源稀缺,如何推動農業向高質量發展?5月15日,江蘇省委常委、無錫市委書記李小敏在全市鄉村振興大會上說:“要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落實到位,在公共財政投入、人才隊伍建設、公共服務供給上得到優先保障,引導各類資源要素集聚功能、集中發力,全力當好農業高質量發展‘探索者’和‘領跑者’。”
政策資金引導
經濟薄弱村實現脫貧轉化
錫山區山聯村是無錫十佳最美鄉村、無錫市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試點。山聯村黨總支書記吳岳平說:“要想脫貧致富,必須轉變發展理念;只有建成最美村莊,加快培養特色優勢產業,才能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幾年來,山聯村以開展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爭創活動為切入點,在各級政府支持下,開展農村環境整治,規劃發展特色觀光農業園等特色園區,將發展致富的農業產業鏈進行有效延伸,不斷提高農民就業創業的能力,有效提升了農民在生產經營環節中的收益。去年,全村完成村級集體收入1550萬元,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32600元。
無錫市委副書記、無錫市代市長黃欽介紹,無錫通過出臺農業發展政策和建立農業專項資金,扎實推動農民增收和經濟薄弱村脫貧轉化,全市原本有155個集體收入低于200萬元的經濟薄弱村,目前其中122個已實現脫貧轉化,培養出來一批有實力有品牌有競爭力的農業特色小鎮和鄉村,全市農村居民收入增幅連續多年高于城鎮居民收入。
科技人才支撐
提升現代農業化發展水平
“無錫農業要有奔頭,產量固然重要,但質量更為重要。因此,要加快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突出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走科技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之路,讓農業真正成為能賺錢、有吸引力的產業。”李小敏說。
農村科技人才缺乏,是制約無錫現代農業發展的瓶頸。為此,無錫今年把農村人才建設納入“太湖人才計劃”升級版,健全留才、育才、引才政策機制,形成城鄉人才雙向流動機制,鼓勵更多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流動。同時,進一步創造良好環境,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加大對下鄉“雙創”人員的支持力度,幫助解決好用地、信貸、保險、社保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在明確政策邊界、保護好農民利益基礎上,鼓勵更多工商企業“上山下鄉”,落實好融資貸款、配套設施建設補助、稅收減免等扶持政策。
黃欽表示,無錫在做好本土農業特色發展和彰顯品牌效應上,還將加強農業領域產學研協同創新,推進高效農業、智能農業、生物農業以及生態循環模式等技術創新和試驗,重點推進“一村一品”建設,切實做好“農業+”這篇大文章,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深入實施國家農業物聯網試驗示范工程,加快農業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農業多功能拓展和產業鏈延伸,積極發展現代高效農業、觀光農業、休閑農業等。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