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聚焦農業
- 從傳統農業縣到鄉村振興示范區 渝北創新農業發展助民增收發表日期:2018-12-24 來源:托普云農 瀏覽次數:6381次從單一的農產品種植到特色高效農業的發展,從農業“單打獨斗”到農旅融合,從靠天吃飯到靠“智”豐收,一幅展現渝北大地持續發展的畫卷,正在生動上演。
農產品結構不斷優化
從單一種植走向特色農業發展之路
為了增加村民們的收入,多年來,渝北區以調減低效作物、壯大提升優勢特色產業為重點,大力推進統大路現代化水果產業基地、南北大道現代農業產業帶等集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于一體的萬畝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基地建設,新發展特色水果、綠色蔬菜、生態漁業、名貴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如今,統大路現代化水果產業基地、南北大道現代農業示范帶已經成為市內外考察學習整村推進宜機化土地整治的樣板。
此外,渝北區深入推進農產品綠色生產,強力推出“渝北鄉愁”區域公用品牌,引導和鼓勵區內22家農產品綠色生產經營主體入駐“巴味渝珍”重慶農產品電商大平臺,新建成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18個、農產品追溯示范點45家,新制定農業地方標準15項,建立區鎮村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聯動體系,新增“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10個,全國初級農產品產銷對接公益服務平臺落戶渝北。
在渝北,不僅農產品可以賣錢,連美景也產生了效益。一方面,渝北按照“三環十景”的規劃,加快建設;另一方面,渝北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讓昔日的荒村換新顏。春日李花漫天雪、梨領春光花滿園的印盒李花、放牛坪梨花、大盛天仙谷、茨竹十里荷花走廊、興隆花海……這些美景不僅成為了渝北鄉村旅游的一張張靚麗名片,更成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農村改革不斷深化
讓村民從溫飽走向富裕
“以前,我們就指望著能吃飽就不錯了,現在大家伙想的是怎么把集體經濟做大做強,讓大家伙兒的腰包更鼓。”渝北木耳鎮金剛村黨總支書記石元說道。石元是土生土長的木耳鎮金剛村村民,40年來,他看著年輕人從離鄉打工到返鄉就業,看著村里的土地從撂荒到重新開墾,看著村里的環境從荒涼破敗到生機勃勃,他十分感慨。
而讓這個村子發生的改變,得益于2016年村里集體經濟試點改革。目前,金剛村的資產規模達700萬元,去年集體經濟組織盈利120萬元。
為不斷激發鄉村振興動力和活力,渝北積極開展農村“三變”改革試點,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成立農村“三變”改革試點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出臺《渝北區烏牛村“三變”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和《渝北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實施方案》。2018年來,整合投入各類涉農項目資金5234萬元,優選古路鎮烏牛村開展農村“三變”改革試點,優選5個重點村、5個推進村開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優選統景鎮民權村、大盛鎮千盞村、茨竹鎮大面坡村等9個村開展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
“這幾年渝北農村變化真的很大,以前很多我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現在正在一點點地變為現實。”家住古路鎮五牛村的貧困村民段成芳,是眾多享受到農村改革紅利農民中的一員,她和村民們已經脫了貧致了富。
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
讓靠天吃飯變為靠“智”豐收
冬日清晨,當金色的陽光灑向大地時,一名農業人員打開手機APP輕輕一點,不遠處的農業基地就開始實施肥水灌溉,這樣的場景如今已經在渝北農村上演。這是渝北發展智慧農業物聯網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的縮影。藍莓、葡萄、石斛、食用菌等的種植,由一臺電腦、一部手機控制,農業生產逐漸從“靠經驗”向“靠科學”的轉變。
近年來,渝北區大力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計劃,以“生產過程智慧化、發展環境審美化、生產運行系統化、農產品質量優質化”為切入點,全力推進信息技術與農民生產生活、農村公共服務、農村社會管理的深度融合,全面助推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實現了全區特色產業智慧化建設全覆蓋。
目前,渝北區智慧農業體系已建成“一平臺七系統”,即在渝北區智慧農業綜合服務云平臺基礎上,建立了智慧種植、智慧養殖、智慧漁船、智慧休閑農業、智慧流通、智慧決策、智慧監測災情七個子系統。“如通過GPS定位系統,可將漁業船舶停泊點、行動軌跡盡收眼底;通過建立全區休閑農業導引圖,‘一鍵’就可導航到渝北各大休閑農業基地;同時,將動物屠宰監管、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專家咨詢決策等與總平臺有機融合,實現智慧農業綜合化發展。”渝北區農委工作人員介紹。
隨著渝北智慧農業的深入推進,一大批致力于農業領域創新的項目也紛紛選擇落戶渝北:總投資近0.8億元的花青素提取精制項目、重慶磐擎物聯網科技項目正式簽約落戶;中國工程院榮廷昭院士專家工作站簽約落戶,合作開展玉米育種高新技術研發及應用;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趙春江院士專家工作站正式落戶,圍繞農業大數據智能化等相關領域,合作開展農業科技開發及成果應用推廣;同時,渝北與重慶市中藥研究院合作共建渝北分院和大健康基地,爭取年內建成1400平方米中等規模標準化組培室。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渝北擘畫鄉村振興這本鴻篇巨著,讓越來越多的農村群眾享受到脫貧致富的“甜頭”。來源:新華網(王文慧 楊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