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物聯網資訊
- 分析農業信息化難落地的原因發表日期:2019-04-19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5645次
農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以及實現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因此,必須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并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而農業信息化便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實現鄉村振興有著積極地推動作用。
不過,在如今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中,卻出現了農業信息化政策落地難的現象,以至于農業現代化發展有所受阻,對于一系列的政策都難以很好的付諸實施。那么為何當下農業信息化落地難呢?又是哪些因素對其產生了影響?下面就讓我們展開具體的分析:
1、我國的農業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還不夠
我國目前的農業仍以小農經濟為主,中西部地區的家庭有的是十幾畝地,東部沿海地區有的家庭只有三五畝地甚至一畝多地,這種規模的耕地當然不需要農業信息化管理。因此,可以說,是不平衡農業用地對信息化的實施產生了制約。
2、我國的農村勞動人口總體上仍處于剩余狀態
其實,我國的農村勞動人口總體上仍處于相對剩余狀態。這種狀況下造成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我國的農村勞動力價格偏低。用比較直白的話來說就是相對于利用農業信息技術來管理農業,我雇傭農民來管理農業,價格更低。這種狀態不止是造成我國農業信息技術落地難的原因之一,也是造成我國設施農業機械化發展慢的重要原因之一。總結而講,是勞動力價格與農業信息化建設成本之間的矛盾。
3、我國的農業信息技術實用性不足
要知道,其實我國目前的農業信息技術實用性并不強。以目前大熱的農業物聯網或者叫互聯網+農業來說,前面的政策導向使全國各地上馬了很多農業物聯網項目,布下了很多傳感器,實現了農業數據的采集和傳輸,但是把數據采集來以后怎么處理呢?大多數用于科研,對一線種植戶而言實用性并不強,而且成本較高,就目前小農經濟而言,農戶采用的幾率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