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物聯網資訊
- 設施農業發展難,所遇問題要理清發表日期:2019-04-23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5409次
“刀耕火種”、“面朝黃土背朝天”是傳統農業的真實寫照,對于不僅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得不到很好的把控,果蔬的時令性也限制了農業經濟的發展。不過,在設施農業誕生之后,局面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通過溫室大棚種植,以智能溫室控制系統、水肥一體化技術等現代先進種植管理技術作為支撐,完全顛覆了公眾對農業的認知,是傳統露天農業準建擺脫了自然的束縛。
不過,當前我國設施農業的還是沒能得到較好的發展,許多地區的農戶們依然延續著傳統農業模式,以至于出現地區性農業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象。那么設施農業在為農業生產提供發展契機的同時,有存在哪些問題使得發展困難呢?其實可以總結為五點:
1、發展模式較落后,設施農業裝備條件差。我國設施農業生產個體農戶占絕大多數,規模化、標準化、信息化水平較低,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市場競爭能力較差,設施裝備種類少,技術含量、適應性和成套性還有待提高。
2、標準體系不健全,標準貫徹滯后。受設施農業多學科交叉性等因素影響,我國尚未建立完整的標準化體系,現行頒布的標準遠不能滿足設施農業快速發展的需求,制約了設施農業規范有序發展。
3、科技創新條件差,機制不完善。我國設施農業發展是由引進而帶動的跨越式發展,技術基礎薄弱,科技創新人才缺乏,基礎條件較差,投入保障、創新協作、成果評價和知識產權保護等機制尚不完善,基礎性關鍵技術創新成果少、針對性差。我國設施農業工程科技含量低,無論設施本身還是栽培管理,多以傳統經驗為主,缺乏量化指標和成套技術,不符合農業現代化的要求,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尤其表現在作物的產量水平,盡管我國也有高產典型,但很不普遍,大面積平均單產與發達國家相距甚遠。
4、推廣體系不健全,技術應用水平較低。缺乏面向整個行業的技術推廣平臺和持續的技術擴散機制,產學研推、農機農藝結合不夠緊密,大規模低水平重復建設等問題突出。
5、從業者素質較低,人力資源供應不足。設施農業專業人才缺乏,經營管理水平不高,從業者文化素質整體偏低,對新技術和新裝備的接受能力較差。
綜上,設施農業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模式基礎,對于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的農業生產起著關鍵性作用。因此,想要以設施農業模式普及應用帶動農業現代化發展,帶動農業經濟發展,那么就需要著手解決以上五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