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物聯網資訊
- 分析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的原因發表日期:2019-05-22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5379次
近幾十年來,隨著化肥、農藥的普及應用,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農業的快速發展,但是農藥殘留以及農業種植環境污染的加劇,又導致了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受阻。因此,現代農業的出路必定是要建立在保障生態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基礎上,可以說生態農業模式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眾所周知,生態農業指的便是完全不用農藥、化肥、農膜、除草劑、添加劑和轉基因和僅使用少量化肥而不用其它五項要素的農業模式,意在實現化學品的少用,栽培有機作物。那么為什么當前需要啟用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呢?此種模式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其實可以從以下幾點便可看出:
1、中國當前限制農民種地積極性的主要因素是重數量、重品相、輕質量 農產品價格低迷,由此引發的農產品滯銷事件連年不斷,造成大量水資源、農資、生態資源與餐桌浪費。由于種地不掙錢,農業靠老人和婦女大軍慘淡經營。“70后不愿意種地、80后不會種地、90后不考慮種地”,農業后繼無人現象令人堪憂。
2、很多環境污染來自化學農業模式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地膜、激素、抗生素,造成的嚴重環境與健康問題,可以通過發展生態農業來解決。我國約27億噸畜禽糞便、8億噸秸稈、4億噸可降解城鄉生活垃圾、還有屠宰場廢棄物、酒糟、中藥渣、果樹剪枝、煙草加工廢棄物等等,均可以通過生態農業的辦法,化廢為寶;其所含有的氮、磷、鉀等營養元素可大幅度替代化肥,從源頭減少環境污染。人類搞的第一次綠色革命并不是綠色的,中國人應當發起真正的以生態學為主導的綠色革命。
3、生態農業模式可促進耕地固碳,利用生態農業技術可以少使用化肥,盡量不用農藥、激素和地膜,這就從源頭減少了碳排放。在溫室氣體方面,現代農業模式是凈排放的,而生態農業模式是凈吸收的,提高有機質并恢復地力。
4、人民群眾健康的源頭在健康的農業,而當前很多疾病的爆發與食物環境惡化有關,食物品質下降與有害物質殘留是工業化農業造成的,健康的食物中是不應當含有農藥殘留的。但發展生態農業,即實現農業生產中農藥化肥的減量使用,那么便可以為打造農業綠色化、有機化創造了條件,更是讓消費者的健康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