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物聯網資訊
- 使用水肥一體化管理,這幾個坑你是否踩過?發表日期:2019-07-24 來源:托普云農 瀏覽次數:5696次
水分和養分是植物生長的必須品,在農業領域,想要保證作物能夠健康生長,達到提質增產的目的,也常常是將這兩項必須品放在重要位置。通過灌溉和施肥手段,來為作物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不過,在傳統農業中,水肥管理常常是依據農戶們的個人經驗開展的,過量或過少時,不僅不能夠滿足作物生長所需,更是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導致作物產量的大幅下降。當然,隨著農業現代化發展,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普及應用,已經很好地解決了水肥施放不合理、無依據的問題, 更是為作物的提質增產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通過智能化控制、傳感器支持,水泵一開便捷澆水,肥料溶進施肥灌,隨水輕松快速施肥。水肥一體化切切實實地解決了很多果園澆水難施肥難的問題,也大幅提高了水肥利用率,節約了肥料和水的使用量。不過,在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應用上,大家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現實情況就是這樣,很多種植者在本該避免的問題上屢犯錯誤,甚至陷入了一些不科學的水肥管理誤區。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下你有沒有入坑:
1、頻繁灌溉和施肥
要知道,小水勤澆個薄肥多餐是水肥管理的一個法寶,可以使作物根系周圍有持續性的水肥供給,使用水肥一體化后,這個管理法則可以被真正實現。但是在實際生產中,很多種植者通過自己的主觀判斷進行水肥管理,始終抱著一種果作物缺肥缺水的心理,生怕作物吃不飽喝不足,人為增加灌溉和施肥頻次,這顯然不是一種科學的管理措施。
2、忽視滴水時間
滴灌系統中毛管滴頭流量是個定值,一般為1-3升每小時,土壤浸潤深度和滴水時間長短是直接關系。每次滴水時間不足可造成土壤浸潤深度不夠,短期內影響灌溉效果,長期可造成果樹根系上浮。過長的滴水時間造成的過量灌溉,可超出田間持水量,形成地表徑流,還可使肥料淋洗到根系之下的土層深度,造成肥料浪費。
3、肥料配施不合理
并不是所有的水溶性肥料都可以在一次的施肥過程中同時混用,不注重該問題可能大大降低肥料利用率,同時引發一系列的麻煩。配肥時必須了解肥料本身的特性和生理酸堿性。注意化肥之間的相互反應和生成沉淀問題。
綜上,你是否已經陷入水肥一體化的使用誤區了呢?作為現代農業從事人員,我們應該做的是實行科學化的種植管理,以數據為依據,以合理為目的,開展水肥管理,從而促進作物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