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物聯網資訊
- 分析影響生態農業發展的幾個方面發表日期:2019-08-20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5974次
眾所周知,在現代農業的發展中,人們通過推廣和應用農藥、化肥和機械化等現代農業技術,使得農業生產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糧食產量也得到了空前提升。但是應用和推廣農藥和化肥等高能物質使得資源開始衰竭,土壤肥力下降,農業生態環境受到影響,農產品質量下降,人類健康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因此,現代農業已經開始朝向綠色化、生態化方向發展,而生態農業模式的誕生,更是將農業生產提升了一個新的高度。
那么什么是生態農業呢?其實,生態農業便是從系統的思想出發,并按照生態學的生物共生和物質循環再生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在傳統農業的基礎上,在一定的區域內因地制宜,合理調整農林副漁的結構,選擇最優的生產模式,實現低投入獲得高產出,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的農業生產體系。
不過,在如今的農業生產中,我們所能看到的生態農業屈指可數,更多的依舊是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粗放式種植管理的傳統農業。而這又是為何呢?下面就讓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影響生態農業發展的幾個難點:
1、技術條件限制。
由于我們國家的物聯網技術還未達到全面推廣生態農業的地步,以及廣大農民對發展生態農業的技術掌握程度并不高,對系統化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不了解,僅靠傳統的生產經驗以及照搬別人的模式根本無法使生態農業形成規模化和體系化。
2、服務水平跟不上。
生態農業的效益周期相對較長,農民在發展生態農業中,在短期內無法實現盈利的話,對發展生態農業就缺乏積極性。另外就是市場信息服務能力較弱,農民無法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生產結構,在發展生態農業中無法實現較高的經濟效益。
3、產業化水平不高。
目前,在廣大農村,由于單純的發展農業生產,很難獲得較高的經濟收益,使得大量青壯年勞動力不得不進城務工,大量的土地出現無人耕種的情況,農業生產受到嚴重挑戰。因此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要延長農業產業鏈,促進農業產業化水平來實現,但是當前的農業產業化水平并不高,導致生態農業難以規模化發展。
4、推廣力度還不夠。
由于沉重的人口壓力,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生態環境整體惡化的趨勢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農業的面源污染在許多地方還十分嚴重。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荒漠化、水體和大氣污染、森林和草地生態功能退化等,已經成為制約農村地區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因此生態農業僅停留在點狀發展狀態,無法得到大規模的推廣發展。
因此,想要保證生態農業的順利落地,那么就一定要克服以上困難,以政策為支持,以技術為核心,綜合利用一切可利用資源,在實現農藥使用零增長的基礎上,逐步走向農業生態化、綠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