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聚焦農業
- 努力提高安徽智慧農業發展水平發表日期:2019-08-28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7621次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要加強領導,做好規劃,明確任務,夯實基礎,促進其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發展智慧農業就是讓多種信息技術、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在農業中實現綜合、全面的應用,使傳統農業更具“智慧”。它通過對農業生產環境的智能感知和數據分析,實現農業生產精準化管理和可視化診斷,其本質是運用互聯網思維和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農業,解決傳統農業存在的“痛點”。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推動人工智能與各行業的聯合創新,發展智能農業、研制農業智能傳感與科技系統、智能化農業裝備,建立完善天空地一體化的農業智能信息遙感監測系統,建立典型農場大數據系統、智能漁場、智能果園、農產品加工智能車間、農產品綠色智能工業。
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也明確提出,要加強農業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智慧農業,提高生產力水平。安徽農業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轉型階段,發展“智慧農業”,對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進全省農業實現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省智慧農業的發展現狀
我省智慧農業研究起步早,單項成果較多,技術集成少,物化技術不多,應用面較窄。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所與安徽農科院、安徽農大等單位合作,率先開展智能農業研究與應用,首次成功開發出全國第一個農業專家系統——砂姜黑土小麥施肥專家系統。
最近幾年,安徽先后開展種子物聯網技術體系;農業病蟲害圖像數據集的構建,建立了“水稻病蟲害圖像識別系統”“蔬菜害蟲圖像識別系統”;生態農業氣象監測網建設,包括農業氣象智能觀測系統、作物長勢實景觀測系統等;構建了“旱地小麥精確定量立體播種、稻茬小麥精確定量一體化播種”的農機農藝融合創新體系。此外,我省在農產品加工設備智能化方面也有很多研究成果,同時還擁有埃夫特機器人、中聯重工、美亞光電等一批骨干企業,在智能農業相關領域也取得一些突破和新進展。
然而,我們也看到,全省智慧農業研究及應用總體上仍處于初級階段。受農業基礎條件和科技水平的限制,我省智慧農業發展水平還不能適應農業農村經濟新常態,滿足不了“互聯網+現代農業”的新要求,尤其與廣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智慧農業的熱切期待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一些瓶頸技術問題亟待解決。
二、我省智慧農業研究及應用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
我省智慧農業研究及其應用,在技術集成、項目支持、政府推動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全省智慧農業研究基礎工作薄弱,協作缺乏平臺。農業農村數據長期存在底數不清、核心數據缺失、數據質量不高、共享開放不足、開發利用不夠等問題。在宏觀層面上,缺乏統一的技術規范和建設標準,數據多源異構現象突出,致使數據無法兼容,造成很多數據難以匯聚和有效整合,形成了“信息孤島”,無法滿足鄉村振興未來需求。
數據共建共享機制缺乏,使得知識產權難以得到有效的保護,阻礙了各涉農部門、科研院所和企業數據共享,無法滿足農業大數據分析利用的需求,難以給智慧農業研究和應用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造成數據資源嚴重浪費。
研究成果碎片化,技術集成不夠,缺乏牽動性成果,難以解決產業鏈條智能化問題。我省的智慧農業前期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單項的,種子物聯網技術體系就是解決農作物種子質量安全管理,水稻、蔬菜“病蟲害圖像識別系統”已研制,農業生產上其他作物病蟲害圖像識別系統還有待研究,成套設備的物化技術成果較少;政府抓的工作重點是以各類硬件設施和示范工程的建設為主,建成了一批農業物聯網示范縣、示范點。但對我省多個農業物聯網示范點的調研發現,獲取到的數據利用率很低,降低了農業物聯網的應用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各類智能決策系統。
成果應用大部分停留在研究單位試驗示范階段,缺少政府推動。生態農業氣象監測網,農機農藝融合創新中心等平臺建設尚未得到政府支持。
三、提高安徽智慧農業發展水平的建議
為了加強人工智能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應該在科研立項、人才引進與激勵、財政支持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引導,鼓勵涉農企事業單位加強合作,鼓勵農業專家和計算機專家開展協同攻關,重點在大田種植、設施農業、水產養殖等生產環節,開展各類智能決策系統的研發,加快實現基于數據的智能決策,從而提升我省各類智慧農業示范工程的應用效果,實現我省農業跨越式發展。
一要搭建智慧農業研究及應用支撐平臺,成立智慧農業技術創新聯盟。設立智慧農業創新工程專項,加快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穩定可靠、適合農業服務端的新型物聯網研發。
二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如何基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運用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技術,在作物生長模型、監測預警系統等領域開展技術攻關,開發一系列適用的智能決策系統。要加快建立信息感知、定量決策、智能控制、精準投入、高新服務的農業智能體系。加強智能農業機械產品研制,重點是農業機器人,創制關鍵核心技術裝置與系統。
三要設立智慧農業應用示范工程專項,開展智能農業大數據的應用創新,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政策創新,開展智能農村電子商務應用創新。要應用智能農業終端,推廣農作物智能化施肥播種一體機,提高農機作業質量和效率。本文來源:安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