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物聯網資訊
- 農業物聯網落地難?這些困難待解決發表日期:2019-09-03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6196次
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有著悠久的農業種植歷史。但正因如此,“刀耕火種”的小農經濟生產模式一直延續至今。對于現代農業而言,這種模式無論對于農業產能還是整個農業產業的發展都是十分不利的。那么在現代農業中,我們該如何進行農業生產呢?其實,作為新時代的農業人,更應該積極地與現代農業科技相結合,采用農業物聯網以及相關較為先進的設備,逐漸將現代農業打造成規模化、產業化、更智能化的經濟產業。
當然,大家都知道,我國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已經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想要一步實現農業物聯網技術的普及化應用,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是不可能的。當前,我們要做的便是努力克服農業物聯網技術落地時所面臨的種種困難,從而為現代農業科技轉型提供保障。
那么在發展農業物聯網技術時究竟會面臨哪些困難呢?下面就讓我們來具體了解下:
1、現有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制約農業物聯網應用規模化發展。目前,我國農業基本是包干到戶、分散經營的小農經濟,不適合物聯網應用的大規模推廣。個體農戶要部署諸如土壤養分檢測和配方施肥的應用只能自購設備,這樣單體使用的方式,成本高,風險大,效益也不明顯。目前,設施農業發展得較有起色,也是由于大棚或果園的小范圍和可控性,易于管理,且能夠在成本和效益之間找到平衡。然而真正的農業生產應用應該是面向大面積的室外田地而非大棚,而室外大田缺乏統一的大面積的規劃和管理,這種生產經營方式是阻礙農業物聯網應用大范圍推廣的根本問題。
2、農業物聯網應用基礎設施建設成本較高造成應用推廣困難。物聯網應用首先要部署傳感器,農用傳感器多為土壤監測、水質監測等化學類傳感器,而傳感器成本較高則是難以突破的瓶頸。如測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的傳感器價格昂貴,后期維護成本又高,而農作物利潤率普遍較低,因此物聯網應用部署投入產出比不高,使得農民部署意愿不強。所以農業物聯網應用對普通農作物目前還不適用,只能用于對成本不敏感的農作物,如稀有花卉、水果、藥材等的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