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聚焦農業
- 2019首屆5G智慧農業發展論壇在呼和浩特市召開發表日期:2019-10-12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5348次
10月11日上午,由人民網、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共同主辦的2019首屆5G智慧農業發展論壇在呼和浩特國際農業博覽園召開。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任亞平,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李秉榮,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許正中,十三屆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委員、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謝國明,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周純杰,人民網總編輯羅華,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許宏智,人民網副總裁唐維紅,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副市長黃繼剛等領導出席論壇開幕式。
許正中在致辭中指出,今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為加快信息技術在農業中的推廣、在農村地區的普及、造福農民描繪了清晰的路線圖。數字農業、精準農業、農業互聯網、智能農業都需要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深度融合,實現農業生產全過程的信息感知、精準還原、智能控制,這一切都需要低時延、高速度、低功耗的5G技術支撐。人民日報社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始終把“三農”報道作為重中之重,宣傳重大方針,引領發展大勢,聚焦前沿經濟,破解重點難題。對于智慧農業,《人民日報》發揮評論理論優勢,開設特色專欄,運用融合傳播的平臺做了大量的報道。助力5G時代智慧農業發展,媒體要大力宣傳信息化給農民帶來高收益,大力宣傳網絡化給農村帶來的高凈值,大力宣傳智能化與農業生態關系。
李秉榮在致辭中說,內蒙古是全國農牧業大區,農牧業資源豐富,農畜產品綠色特色優勢明顯。多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不懈地推進農牧業現代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堅持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戰略,深入推進農牧業供給結構性改革;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實現重大跨越,產業發展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站在了加快發展現代農牧業發展的新起點上。同時,內蒙古作為國家大數據綜合實驗區,5G裝機能力居全國的首位,四條直通光纜構筑起了通達國際、國內的高速寬大網絡,目前全區十二個盟市均已開通了5G基站。近年來,內蒙古各地在大棚種植、精準農機作業、農業產品質量溯源等領域廣泛使用現代智慧技術,農牧業生產不斷向信息化、智能化發展,為智慧農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
黃繼剛在致辭中表示,本次5G智慧農業發展論壇在呼和浩特召開,為呼和浩特市智慧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從產業優勢來講,“中國乳都”是呼和浩特一張引以為傲的響亮名片。作為全國乳業發展的排頭兵,呼和浩特市依托產業基礎、資源稟賦和政策扶持,奶業生產規模迅速擴大,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升,規模化養殖水平不斷提高,奶業經濟呈現良性健康發展;從區域優勢來講,呼和浩特市作為自治區首府,發展現代農業和智慧農業有著先天的技術和政策優勢;從發展基礎來,和林格爾新區數據中心服務器能力現已達到72萬臺,加上新建的73萬臺服務器項目,新區服務器裝機能力將達到145萬臺,大數據應用和5G技術應用已經非常便利。
活動現場,“內蒙古優品網——呼和浩特館”上線開通。內蒙古優品網項目是由人民網、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牽頭聯合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內蒙古自治區商務廳、內蒙古自治區扶貧辦等多家單位開展搭建的全區特色農產品供求信息平臺。該項目利用人民網的優勢,將內蒙古本地優質農產品在平臺上進行展示,助力“內蒙古味道”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各地。
主題演講環節,十三屆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委員、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謝國明,國際農業信息專家協會中國分會名譽主席、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名譽所長梅方權,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良彪,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黨委書記翟琇等嘉賓分別作了《用5G+“深耕”智慧農業》《中國智慧農業系統發展分析》《鄉村振興背景下現代農業發展方向》《關于推進農牧業數字化的幾點思考》等主題發言。
本次論壇為2019首屆內蒙古·呼和浩特國際生態農牧業博覽會活動之一。據介紹,首屆農博會期間除進行農牧業相關產品的展示銷售外,還將同時舉行乳業科技創新技術發展論壇、新型農資與生態農業發展論壇、畜牧業關鍵裝備技術提升論壇、村長論壇、文藝演出等活動。本文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