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聚焦農業
- 強化三個支撐 保障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發表日期:2020-03-13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7955次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發揮好“錢、地、人”等關鍵要素的支撐保障作用,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保障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
強化資金保障支撐,創新探索投入方式。一是明確和強化各級政府“三農”投入責任,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確保財政投入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二是建立地方為主、中央補助的政府投入體系,支持地方政府發行一般債券用于支持鄉村振興領域公益性項目,鼓勵地方政府試點發行項目融資和收益自平衡的專項債券,支持符合條件、有一定收益的鄉村公益性建設項目。創新財政涉農資金使用方式,推行一事一議、以獎代補、先建后補、貸款貼息等。三是大力支持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把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把國家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放在農村,促進公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資源更多投向農村,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強化土地保障支撐,提升土地利用效益。一是完善農村土地“三權分置”辦法。隨著承包戶就業結構、收入結構乃至居住地的變化,“農一代”逐步退出、“農二代”不愿務農,以及城鄉社會保障制度的健全,承包地的生計保障功能在下降、生產要素功能在彰顯,應據此調整完善對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的賦權,防止土地撂荒、地租過快上漲。二是優化城鄉建設用地布局。切實落實“將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確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既有政策。審慎改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和耕地占補平衡操作辦法,為鄉村振興留出用地空間,不要急于把農村建設用地騰挪到城市、把欠發達地區建設用地騰挪到發達地區。三是探索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的有效途徑。在不以買賣農村宅基地為出發點的前提下,積極探索有效利用農村閑置宅基地的具體辦法,提升土地利用效益。
強化人才保障支撐,增強農民職業吸引力。聚集各類人才共同書寫鄉村振興大文章。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既要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又要匯聚起全黨上下、社會各方的強大力量。既要有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能帶動的新農民隊伍;又要有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還要有一支專長于鄉村治理,服務于農村教育、文化、衛生等方面的基層管理服務人才隊伍。一方面,要創新鄉村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充分激發鄉村現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鄉村創新創業。搭建社會參與平臺,加強組織動員,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鄉村振興參與機制。讓各類人才在鄉村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探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大“三農”領域實用專業人才培育力度。另一方面,鼓勵社會人才投身鄉村建設,引導和支持企業家、黨政干部、專家學者、醫生教師、規劃師、建筑師、律師、技能人才等,通過各種方式服務鄉村振興。鄉村興則國家興,要有序推進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