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物聯網資訊
- 告別靠天吃飯,“智慧農業”的黃金時代來了?發表日期:2020-05-28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7007次
如何促進農業發展,產業鏈轉型,優化農業結構,也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的一個熱議話題。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科技的“智慧”助力必不可少。
5月27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召開“氣候智慧農業會議”,探討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農業如何利用科技在當前生態環境,風險災害下的智慧轉型。
就在上周(5月21日),世界銀行(World Bank)給中國提供貸款1.5億美元,用于湖北省安全、可持續、智慧型農業項目,促進中國環境可持續和氣候智慧型農業發展,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
世界銀行東亞太平洋地區首席農業經濟學家,湖北農業項目項目經理威廉·薩頓(William R. Sutton)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智慧模式下,不僅能提高中國農業適應氣候變化的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升級,還能改善農村環境。
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市場研究中心主任韓一軍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智慧農業可以幫助改變原先“靠天吃飯”的農業生產模式。
互聯網,5G和大數據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將有助于農業信息化的深入,促進農業創新,轉型與升級。
韓一軍表示,“互聯網+”能促使農業產業活動更加智能化。通過智能獲取、監測、控制農業生產參數,隨后產品在電子商務平臺進行銷售、推廣,之后再根據大數據分析市場需求,反過來指導農作物的生產種類的選擇。
“倚靠5G高速信息公路,我們可以采集大量的農業數據”,韓一軍說,“除了做好自動農業監測預警之外,還會一些智能化決策與管理。”
“我認為現在是發展智慧農業的黃金時代”,韓一軍認為,在科技力量的驅動下,智慧農業會進入一個加速發展階段,由此會改變我們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方式。
世界銀行報告顯示,中國農業勞力占比由1991年的60%(世界平均45%)下降到2018年的26%(世界平均28%)。在農村勞動力短缺逐漸成為一個突出問題。
而在韓一軍看來,智慧農業可以提高農業產業效率,應對普遍存在的勞動力不足難題。
“當地農業管理部門可以通過大數據平臺采集消費者的需求報告,進行市場分析“,韓一軍說,“這使得農戶可以提前規劃生產,并獲得相應種植建議,從而作出更加精準、有效的農事安排”。
此外,韓一軍表示,在智慧的助力下,農業生產的風險抵御能力,農產品質量和產量,及食品安全都將有效提升。
“在5G環境中,我們可以對作物種植作出抗澇、抗病蟲害等決策,以降低生產成本,有效控制作物種植的環境風險”,韓一軍解釋說,“在大數據監測下,我們能夠及時發現農作物的病蟲害,給予救治。而不是等到大面積損失發生后才找專家討論如何治療。”
除此之外,在智慧齒輪運轉下,農業市場化水平也會躍入新階段。中國農業種植主要為分散性種植,而糧食集中種植地又多山地,丘陵地勢,很難展開大規模機械化農業,因此欠缺現代農業下的價格與產量的國際優勢。
但韓一軍認為,恰恰在這種背景下,智慧農業會帶來它的黃金影響。“在這片很小的土地范圍內,通過使用各種小型的智能農機與智能裝備,可以達到一個局域性農業規模機械化。”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和智能化”,韓一軍說,“而一旦成了集體規模,從經濟學角度說,生產成本都會大幅度下降。”
韓一軍認為,中國未來15年會走“三化同步”道路,即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而到2055年,會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
在他看來,智慧農業最終是生產力高度發達的一個表現,它可以在根本上改變上萬年的農業的歷史,同時也將賦予農民新的內涵。
“雖然我覺得達到這一階段還需要一個相對漫長的時間”,韓一軍說,“但我相信15年后,中國會首次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并在世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