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聚焦農業
- 科技走進鄉野 奏響智慧農業交響曲發表日期:2020-12-22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4034次在智慧城市建設下,物聯網、大數據、AI等技術賦能各行各業各場景,打造數字化、智慧化的全新生態圈。加快建設鄉村智慧化的過程中,少不了科學技術賦能鄉野田間:AI智能代替人工完成播種、施肥、收割的農作業;智能控制溫室大棚的溫濕度,實現農作物科學種植;“勤勞小蜜蜂”植保無人機飛進田野間;用手機就可以查看溯源農產品的生長過程……科技賦能鄉村,達到了從“智”到“質”的改變,為建設數字鄉村增添一份風景。
科技“種田” 打開農業智慧窗口
以往,農民種水稻、蔬菜不僅要不間斷地到田間巡田,而且需要憑經驗判斷除蟲草、施肥的時間和方法;而如今,通過科學技術落地田間,接替農民種田的“重擔”,實現了科學化、智慧化的科學種田新模式。
現在的鄉村,隨處可見的高清監控設備時刻守護著居民和農田的安全。借助大數據+安防技術,通過高清監控設備實時查看田間情況,對生態農業大數據采集并將圖像和數據上傳到“農田大腦”中,再經過智能圖像分析,判斷農田的生態狀況,提醒農民除草、除蟲和施肥的時間和方法。
此外,作為土壤的“偵察兵”,水肥傳感器“入土”檢測土壤水肥數據,每隔30分鐘收集一次本區域的數據,然后將數據上傳到大數據平臺中心,通過分析判斷,發出預警和操作建議。小小的傳感器,解放了農民的雙手的同時,科學、精準地解決了土壤肥水問題。
從陸地到空中 打造三維立體農業
隨著現代農業技術的進步,我國對新型農業植保機械的需求旺盛。據統計,2016年國內市場植保無人機數量大約是6000多架,到2017年超過1萬架。隨著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布局,無人機植保服務的市場潛力無限。
植保無人機飛進農田,為農田提供飛防保障和精準農業服務。一是,通過5G、大數據平臺,植保無人機分飛行軌跡和采集的數據即時傳輸到數據運營平臺,能隨時監控飛行狀態;二是,通過無人機監控系統,對傳輸的監控圖像進行智能分析監測區域的作物情況、環境動態等,確保農業活動更科學高效;三是,相比傳統機械,無人機不受地形及作物高度限制,在水田、丘陵、山地等區域都可以用無人機作業,操作簡單、效率高、農藥噴灑覆蓋好。
從田地到空中,植保農業無人機構建三維立體智慧農業,能夠更好地助力農業科技發展、發展智慧農業。
RFID“發威” 食品安全有保障
近年來,隨著RFID技術與應用的不斷發展,政策對于智慧農業、智慧養殖等行業的扶持推動下,加上各類畜禽疾病不斷發生、農產品安全溯源等問題的出現,給食品安全帶來極大挑戰。所以,RFID技術在農業、畜牧業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市場接受度日益提高。
在畜牧業方面,相較于傳統畜牧方式,基于RFID技術的畜牧管理系統的優勢十分明顯,由于低頻RFID的技術特點適用于動物市場,把標簽注射于動物體內后能隨時掌握動物身份和狀態;還有一種是采用感應式數據采集,用耳標、玻璃管標簽等產品可以對動物進行更為精準的管理,將溫度傳感器與RFID相結合,實時監測動物的健康狀態。
在農產品安全溯源方面,RFID技術可用來跟蹤、識別、監測農產品的生產、運輸、消費過程,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將RFID聯網在溯源管理平臺,用戶通過掃描農產品上的條碼,能查看蔬菜生長過程中的各項環境參數、日常所使用的農藥化肥情況,以及現場的實時生長視頻。不僅保證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后能追溯,而且從根本上解決并防止了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結語:除了AI、高清監控攝像頭、傳感器、植保無人機、RFID、溫度傳感器助力農業數字化、智慧化建設,還有病害蟲檢測器、田間氣象站、巡航無人機等“黑科技”推動中國農業的科技化向前發展,共同奏響智慧農業交響曲,打造數字鄉村新面貌,編織智慧城市未來新圖景!文章來源:安防展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