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聚焦農業
- 14.45億畝次! 2021年病蟲害重度發生如何應對?發表日期:2021-01-15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4654次
近期,全國農技中心組織科研、教學和推廣單位專家,對2021年全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發生趨勢進行分析會商。會議綜合分析了病蟲源基數、種植制度、作物布局和氣候等因素,預計2021年農作物重大病蟲害呈重發態勢,全國發生面積14.45億畝次,同比增加19.2%。
其中,草地貪夜蛾、草地螟、粘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小麥蚜蟲等遷飛性害蟲和二化螟、小麥條銹病和赤霉病、稻瘟病、馬鈴薯晚疫病等流行性病害,將在水稻、小麥、玉米、大豆、馬鈴薯等主要農作物70%以上的產區構成災害風險,如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控,可造成30%以上的產量損失。
病蟲害是危害糧食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針對病蟲害防治仍然以化學農藥為主。但是近年來,由于農業部啟動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化學農藥使用的總用量持續下降。2011—2019年農藥使用總量(折百量)由31.3萬噸下降到26.3萬噸。2020年我國農藥使用總量為26萬噸左右(折百量,估測值)。預計2021年農藥使用量需求與2020年基本持平。
雖然病蟲害防治的化學農藥使用量下降,但是使用需求依然旺盛,這也反映出病蟲害防治問題仍然亟待解決。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綠色發展,農業綠色發展成為新趨勢。在國家政策指導先行下,病蟲害防治正在朝著更加綠色、清潔化的方向發展。病蟲害測報作為防治工作開展的第一環節,一直是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突破點。隨著病蟲害測報技術的日新月異,也為病蟲害防治提供了更多發展思路。
目前,國內的田間植保測報主要以人工田間調查為主,田間作業強度較大,整體的植保自動化、智能化分析水平偏低。為解放植保人的勞動力,化解當前植保機構面臨人手少、任務重,大規模田間調查工作難開展的問題,托普云農設計研發了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利用圖像識別、智能傳感等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數據采集,通過物聯網絡,將監測數據實時傳輸至云平臺,可在云端實現數據分析與管理,便于植保部門對病蟲害發生趨勢進行分析研討,及時制定防治方案,有效應對重大病蟲害疫情的發生。
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由小型氣象站、蟲情測報燈、苗情/災情攝像機、專家系統、信息管理平臺組成。通過web端和移動端,植保管理者足不出戶就可以進行遠程管理,實時了解蟲情數據、氣象數據等參數信息,實現“機器換人”。通過將搜集數據上傳至云端,系統會自動進行便捷高效地數據分析,提高分析結果的精確性。一旦系統監測到重大病蟲災害,將會自動預警,方便植保部門及時開展防治工作。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的應用不僅提高了植保部門的病蟲害測報工作效率,還大幅提升了病蟲害預警能力,對于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維護環境生態平衡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截止目前,該系統平臺已在包括浙江、江蘇、山東、湖南等全國二十余個省份落地應用,可有效測報水稻、小麥、玉米等三大作物的一百余種主要病蟲害,助力各地植保部門在蟲情測報工作上取得新的突破。
倉廩實,天下安。如何有效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課題,相信通過像托普云農這樣的高科技企業不斷在技術上持續發力,病蟲害監測預警技術將會越發成熟,未來開啟一個規律明晰化、調查輕簡化、預測科學化、預報精準化的病蟲測報事業新時代也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