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2014-07-28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3407次
大棚種植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設備技術,只需一臺電腦,一名技術人員,來掌控多個大棚,這樣的情景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發達而成為現實,這也開啟了
智慧農業的新時代。智慧農業的建設立足于物聯網技術的視線,以感知為前提,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全面互聯的網絡。在傳統農業中,澆水、施肥、打藥,全憑農民的經驗和感覺。而如今有了農業物聯網,就可以通過控制系統,運用基于物聯網系統的各種設備,檢測環境中的溫度、相對濕度、pH值、光照強度、土壤養分、二氧化碳濃度等物理參數,并依據這些參數對農業生產實現自動控制,保證農作物有一個良好、適宜的生長環境。
農民只需按個開關,做個選擇,或是完全聽“指令”,就能種好菜、養好花。農業物聯網是一場科技革命。首先,農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以使物品具有可標識性、可追溯性和可繼承性。他既能根據作物生長的土壤性狀,調節作物投入,查清田塊內部的土壤性狀,實現精確控制,又能確定農作物的生產目標,進行定位的“系統診斷、優化配方、技術組裝、科學管理”,以最少的或最節省的投入達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收入。還可以高效地利用各類農業資源,建立二維碼食品溯源,通過食品追溯標簽使消費者全面了解產品信息,從而確保食品安全。
其次,農業物聯網技術建立了一整套現代化農事操作技術與管理的系統。能通過信息技術的支持,實時了解灌溉情況、土壤空氣變更、畜禽的環境狀況,以及大面積的地表數據檢測,收集溫度、濕度、風力、大氣、降雨量和土地的濕度、氮濃縮量、土壤pH值等方面的數據,從而實現科學監測、科學種植,幫助農民抗災、減災,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為農業管理部門的科學決策提供依據,促進現代智慧農業的轉型升級。
第三,農業物聯網技術促進了農業信息化的發展。物聯網的發展需要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以及寬帶網絡的普及是物聯網海量信息傳輸交互的基礎,也是農業物聯網蓬勃發展的先決條件。據業內人士估計,中國物聯網產業鏈未來每年能創造1000億元左右的產值,并呈逐年增長態勢,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已成為后3G時代乃至4G時代最大的市場興奮點。
發展
智慧農業農業物聯網是中國的農業部門提出在21世紀一個重要行動。農業物聯網是近年來迅速發展,帶來了新的對我國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促進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目前,但也要看到在大面積推廣物聯網仍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新形勢下,各級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應當繼續依靠技術創新,促進農業的信息化和現代化的集成,物聯網的發展,支持農業的智慧,讓智慧的這種新型的農業項目,以更好地為農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