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2014-10-15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4029次
眾多知名農業專家方智遠、戴景瑞、范云六等院士齊聚通州,將創新團隊與最新生物育種技術引入種業園規模化的育種基地,提升了園區創新驅動與產業發展能力,他們為通州農業的未來籌謀規劃。其實,對于通州農業來說,這才是最大的智慧。
智慧農業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大趨勢。目前,通州區已經完成了除金福藝農外的種業園和瑞正園農莊兩處農業物聯網試點建設。智慧農業再智慧,也是建立在人腦基礎之上。
2013年11月22日,國內首個農業物聯網智慧溫室在通州區投產,3000多米2的溫室將再生能源、現代農業裝備以及物聯網技術有機融合,實現作物的高效生產。智慧農業是以物聯網技術為支撐和手段的一種現代農業形態,它屬于農業信息化的范疇。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技術日趨成熟,智慧農業已經成為打破傳統農業弊端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模式。
智慧農業的發明和建設讓生產管理變得更加便利和精準,這是農業物聯網帶給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實踐者的最直接感受。透過遍布園區的無線網絡傳送、實時呈現在電腦屏幕上的土壤溫濕度、空氣溫濕度等6項指標,她就能初步判斷大棚里的作物是否健康,是需要通風還是澆水。
坐在家里點擊鼠標或者通過手機,就能知道蔬菜大棚的溫度水分是否合適,就能給瓜果蔬菜澆水施肥;刷一下二維碼,就能知道這些農作物從田間地頭到賣場的全部信息……對于消費者來說,物聯網的神奇與便利之處就在此:刷一下條形碼就能知道蔬菜的“前世今生”。這就是科技農業、信息農業集于智慧農業的現代高科技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