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2014-11-03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4551次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農村穩定與國家的發展直接相關,所以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成為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課題。隨著計算機技術、無線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國的農業從粗放農業開始逐漸為數字農業、精準農業和
智慧農業的發展而努力。如何通過綜合應用信息技術、傳感器技術和物聯網技術推進現代農業技術的發展,極大促進農業的轉型,對于以傳統農業為主的渭南市是機遇也是挑戰.
2009年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也可稱為智能地球,是將物聯網與互聯網進行整合,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同年,溫家寶總理相繼提出了“感知中國”的物聯網產業構想.“智慧農業”是物聯網產業“智慧地球”概念在我國農業領域的應用,是以物聯網為核心技術的一種現代農業形態.智慧農業是以高效率利用各種農業資源為前提,目標是最大限度地減少農業能耗和成本,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農業生態環境的破壞并實現農業系統的整體最優.
目前,物聯網比較嚴格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技術、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在
智慧農業的發展中被應用廣泛的物聯網技術被世界公認為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世界信息產業第三次浪潮,它是以感知為前提的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全面互聯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