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2015-01-17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3530次
智慧農業的發展目標是實現農業低碳、經濟、循環和高效的發展,強調節能節水、空間集約、綠色高產的農業新模式以及相關技術的普及應用。通過綜合高效地利用土地、太陽光、水、二氧化碳氣肥等自然資源,并合理配置農業設備、設施、化肥、人力等生產資料,來達到促進農業生產并碳減排的目的。
盡管智慧農業的愿景非常美好,但是目前要在我國大范圍普及還任重道遠。究其原因,他解釋到,“因農業自身的特殊性,與工業生產相比,農業生產在信息獲取、反饋以及智能調節方面存在著極大的困難。與需要精確控制、量化指標的工業生產不同,農業生產更多的是需要整體宏觀方面的調控,實現統籌規劃、綜合利用,保證能源和資源的使用效率。
此外,智慧農業的發展還能減少自然環境對農業生產的束縛作用,提高農業發展的靈活性。如無土栽培技術,可以脫離植物對土壤的依賴,在沙漠、鹽堿地等不適用土壤耕種的地區栽植植物,也可以更精確地控制植物的生長條件,為植物的生長發育提供更合理的營養物質,以促進植物的生長。
為了實現智慧農業這一目標,具體應用技術解決方案,包括空氣CO2濃度濃縮為作物施肥技術,噴霧的根源節水環保技術、節能照明產品和立體栽培作物優化方等等都是值得注意的。在我國智慧農業發展初期,需要國家政策給予大力支持,關鍵是要在相關技術領域實現突破,切實提高
智慧農業生產的經濟和效率,使其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具有較強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