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聚焦農業
- “車快”還需有“坦途”發表日期:2015-03-11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6656次
農產品產銷正在爭搭電子商務這趟“快車”。從山西的“晉農”和“貢天下”、武漢的“電子菜箱”上可以看出,電子商務確實給農產品產銷注入了活力。但同時又面臨著信息化基礎薄弱、物流配套不完善等共性問題。這些問題解決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到“快車”能否真正快起來。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筆者認為,這個“平臺”不僅僅指具體的電商平臺,更指電商發展的大環境。在目前全國3000多家農產品電商平臺中,阿里巴巴這樣能以雄厚的資本踏平“坎坷”的“巨頭”畢竟是少數。在大電商們尚且還需苦尋“進得了村”、“運得出來”、“賣得上價”良策的情形下,小電商特別是那些由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中小涉農企業領辦的,在資本弱、經驗不足、專業人才缺乏的情況下,制約發展的共性問題則更尖銳地表現為生存問題。而恰恰是這些本土小電商,與農民、農村、農產品產銷的聯系更為緊密,也更直接體現著農民能否真正分享到信息化“紅利”。那么,如何讓“快車”跑得又快又好?
要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先看看曾經“全民開網店”、而后首辟淘寶縣級農產品館的浙江遂昌有著怎樣的探索。2010年前,地處浙西南山區的遂昌縣曾聚集了近千家網店,活則活,但涉及行業門類龐雜、經營誠信度不高、同業間惡性競爭、物流不暢、效益不高、帶動力不強等問題也在影響其進一步發展。如何讓“網店”升級,改變其小而散的局面,成了遂昌網商行業和政府部門需共同面對的問題。
遂昌選擇了“兩只手”握緊:由遂昌縣政府牽頭、多家農特產企業單位聯合發起成立了電子商務公共平臺遂昌網店協會,向上游整合資源,實現農副產品集約化營銷;向下游開展網上創業,提供免費培訓,提供統一采購、倉儲、配送、物流、包裝等零成本開店的運營服務。與此同時,政府部門加強質量監管,實施農產品生產統防統治、開展網絡消費“誠信聯保”等。“政府+協會+電商”的模式,不僅促成了近2億元的農產品年銷售額,更因為優化了發展環境,吸引了多個大電商、大企業的合作,帶動了縣域經濟的轉型。
“遂昌模式”給我們的一個啟示是:要改變農產品電商“小打小鬧”的狀態,促進產銷升級,必須發揮市場和政府的雙重力量,其中,政府的作為對成長中的本土小電商尤為關鍵。這一點,在武漢“電子菜箱”的發展歷程中也可見一斑。政府出臺政策引導,給予財政資金支持,確能發揮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更基礎的是,政府必須改善農業信息環境、市場環境,提供公共產品。
微信掃一掃,信息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