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托普新聞
- 指尖上的農業發表日期:2015-03-27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5385次
——開遠市發展智慧農業紀實
王中壹正在用手機操控灌溉設備
一排排噴灌頭旋轉著,水霧噴灑在田地里均勻細潤;基地老板手里拿著手機,輕輕一點,噴灌閥門立即關閉,再一點,又開始噴水;田間公路邊上,一個小型的無線田間氣象站已經建成,氣象站的下面就是整塊地的“神經中樞”——托普農業物聯網控制柜;不遠處,數十名群眾正在忙著給土地打塘、播種……這是4月22日,記者在位于開遠市大莊回族鄉的開遠市壹佳益種植有限公司蔬菜種植基地采訪智慧農業發展情況時的所見所聞。
“我現在即使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用手機也可以遙控自家的田地,還可以看見田里的實時畫面,這個功能很強大!”開遠市壹佳益種植有限公司總經理、開遠市的“鄉土能人”王中壹在田邊拿著手機邊演示給記者看邊介紹,水噴濕了褲子也全然不顧。
針對當前社會上食品安全形勢日益嚴峻,食品供應價格劇烈波動,生鮮農產品供銷不匹配,社會成本過高,老百姓迫切希望徹底改善食品供應的現狀。去年以來,開遠市在高原特色農業發展中加快實施智慧農業項目,引進托普農業物聯網系統,其中,大莊、羊街片區5.7萬畝土地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工程,今年計劃完成1萬畝,總投資2500萬元。目前,大莊鄉大莊水庫壩前片區“中壹”蔬菜種植示范園的600畝土地建設智慧農業試點噴灌設施已實現與遠程控制系統的成功對接,并于4月22日投入使用。
王中壹說,相比傳統生產模式,托普農業物聯網智慧控制生產模式表現出了幾大優勢:一是水肥一體化,將灌溉與施肥融為一體,通過可控管道系統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終保持疏松和適宜的含水量和養分,同時盡可能地節水節肥;二是科學精準地監測大棚溫濕度,促進農作物生產,提高質量和產量;三是可實現遠程控制,有效地節約人力物力。
在節約人力方面,王中壹為記者算了一筆賬:600畝菜地,一天下來,可以節約1萬元的投入,這也就為他每天增加了1萬元收入,一茬蔬菜的生長期大概在一個月,這就可以為他增收30萬元。“以前看別的地方有這種種植方式,很向往,但當時覺得這個事兒可望而不可即,誰也沒想到現在卻成了擺在眼前的現實,像做夢一樣。”王中壹說。
在王中壹的蔬菜種植基地里,種著菜花、芥藍、萵筍等蔬菜。這些蔬菜在20多天后就可收獲,產品主要銷往香港。現在發展種菜的600畝土地是14個村民小組通過土地流轉轉來的。王中壹告訴記者,他要在自己的種植基地里安裝兩套智慧農業裝置,即使下一步種植面積擴大到幾千畝,這兩套裝置都可輕松控制。
其中,無線田間氣象站可以采集環境數據,比如風向、風速、光照強度、土壤濕度等,然后通過物聯網系統進行數據分析。如果土壤干燥,通過設定的數值自動打開噴灌龍頭的電磁閥,對作物實施澆灌。
“但這要滿足一個條件,那就是必須是能夠聯網的地方,才能實現物聯網的遠程控制。”托普農業物聯網技術人員吳會申提高嗓門補充道。他指著田邊電線桿上拉過來的線給記者看,原來這些線是網線。
為加快大莊、羊街片區智慧農業實施步伐,開遠市把基礎建設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打牢智慧農業發展基礎。不久的將來,開遠的智慧農業將實現農業生產專家通、物資供應誠信通、產品配送社區通、質量管理一點通的“四個一點通”,全面建立現代農產品產、供、銷一體化的服務體系,全面塑造農產品品牌價值,大幅度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極大地實現社會財富的整體提升和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將為在以現代物聯網技術為依托的智慧農業發展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部分刪減)
新聞轉載:紅河日報
記者:龔建國 胡彥輝 滿長杰 李力章 文/圖圖為:現場噴灌、田間氣象站及視頻監控設備
微信掃一掃,信息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