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聚焦農業
- 加快構建現代產業發展體系發表日期:2013-08-19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5425次
最近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了上半年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提出要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信息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產業,推動新興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做好下半年乃至今后經濟工作,應認真貫徹落實這一要求,根據國際市場需求結構新調整、產業格局新變化和科技進步新趨勢,科學分析我國經濟發展新階段新特征,著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把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作為優化產業結構的主要任務,促進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調發展,逐步形成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
優化產業結構是新時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從國際看,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產業競爭異常激烈。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發達國家紛紛提出“再工業化”戰略,試圖在新的技術平臺上提升制造業和發展新興產業,繼續以核心技術和專業服務牢牢掌控全球價值鏈的高端環節,對我國提升產業層次、發展先進制造業形成巨大壓力;新興市場國家也在加快產業升級,一些發展中國家利用其低成本優勢,加緊與我國在傳統國際市場展開競爭,我們面臨著發達國家搶占戰略制高點和發展中國家搶占傳統市場的雙重壓力。從國內看,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傳統發展模式面臨諸多調整。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發展方式還沒有根本改變,勞動力、土地、燃料動力等生產要素價格持續上升,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約束日趨強化,對優化產業結構形成了倒逼機制。產業結構調整優化不到位,不僅影響短期穩增長促轉型目標的實現,還將嚴重制約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順利實現。正是因為如此,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著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
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要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舉措。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創新為主要驅動力,輻射帶動力強,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利于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利于提升產業層次、推動傳統產業升級、高起點建設現代產業體系,體現了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根本要求。眼下,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一要堅持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與政府引導推動相結合,既充分發揮我國市場需求巨大的優勢,創新和轉變消費模式,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調動企業主體的積極性,推進產學研用結合;又注重發揮政府的規劃引導、政策激勵和組織協調作用。二要堅持科技創新與實現產業化相結合,既大幅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推進原始創新,大力增強集成創新和聯合攻關;又重視加速創新成果轉化,促進產業化進程。三要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領域跨越發展相結合,既要對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統籌規劃、系統布局,明確發展時序,促進協調發展;又要選擇最有基礎和條件的領域作為突破口,重點推進,大力培育產業集群,促進優勢區域率先發展。四要堅持提升國民經濟長遠競爭力與支撐當前發展相結合,既著眼長遠,把握科技和產業發展新方向,對重大前沿性領域及早部署,積極培育先導產業;又立足當前,推進對緩解經濟社會發展瓶頸制約具有重大作用的相關產業較快發展,推動高技術產業健康發展。
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要重視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無論過去還是將來,傳統產業都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體力量。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考慮我國新時期工業、農業、服務業都面臨轉型升級的迫切要求,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任務。必須增強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自覺性,特別是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強化需求導向,努力使產業發展更好適應市場變化。堅持利用信息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深化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的集成應用,提高研發設計、生產過程、生產裝備、經營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傳統產業創新發展能力。把企業技術改造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一項戰略任務,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加大淘汰落后產能、節能減排、企業兼并重組、質量品牌建設等工作力度,促進全產業鏈整體升級。
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還要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服務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涉及領域廣、帶動就業多、消耗資源少、拉動增長作用強等特點。應該說,無論是生產性服務業還是生活性服務業,在我國都有著旺盛的市場需求,發展潛力巨大。服務業絕大多數屬于實體經濟,同樣能夠創造社會財富和增強綜合國力。服務業是最大的就業容納器,是科技創新重要的驅動力量。工業化不僅要發展工業,而且需要發展服務業,工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也有利于提高工業發展的質量和競爭力。優化產業結構,必須把發展服務業作為戰略重點,不斷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要采取有效措施,為服務業發展創造有利環境,擴大服務業規模,提高服務業水平。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科研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旅游、健身、養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務業,扶持中小型服務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