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聚焦農業
- 新型職業農民 搭乘智慧農業快車發表日期:2015-12-15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3333次未來誰來種地?這個問題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擔憂。互聯網與農業的深度融合,將為破解這一困局提供新的契機。
杜衛遠,商水縣舒莊鄉發達高產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一個典型的新型職業農民。目前,杜衛遠的合作社流轉土地3700畝,托管土地1.4萬畝,購買深松機、收割機等大、中、小型機械20部(臺),建設大型糧倉3座,發展社員460戶,還成立了機防隊、機收隊。杜衛遠所托管的土地都種植小麥原種,社員每斤小麥比市場價高出0.15元,畝均增收160元。
最近兩年,物聯網技術平臺的運用,讓杜衛遠的農業生產實現了由土到洋的華麗嬗變。省農科院在杜衛遠托管的農田里建設了作物生長遠程感知系統,通過設置在農田里的各種感知終端,可實時監測溫度、墑情等情況。12月7日,杜衛遠告訴記者,現在想了解墑情,不用再下地挖土了,坐在家里看看手機就行。田里有了病害,還能通過田里的攝像頭遠程請教專家。
杜衛遠說,搭乘智慧農業快車,今后種地將不再是臟累差的工作,而會變得越來越簡單、舒服,收益也會不斷提高,體面高端的“新農人”職業一定會受到追捧。 談起對未來農業的期盼和展望,杜衛遠快人快語,“要說期盼很簡單,就三句話:一盼解決農民貸款難,二盼糧價恢復到從前,三盼補貼秸稈防污染。”
杜衛遠的合作社日常流動資金600多萬元,糧食收購季節需要1500多萬元,而今年他只以私人身份貸款50萬元,這對合作社來說杯水車薪。期盼政府和金融機構真正把政策性資金、貼息貸款、無息貸款發放到急需的農戶和合作社手中。
今年秋天玉米豐收,但隨之而來的低迷價格讓農民傷透了心。往年種糧食還能掙錢,今年雖說沒怎么賠錢,但也沒有賺錢。“沒賺錢,就等于瞎忙了一年。”杜衛遠說,真心盼望政府多施援手,讓糧價早日挺上來,保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農田秸稈處理是個大難題,聽說有地方政府補貼農民30元,補貼合作社30元,讓秸稈得到有效利用,從根子上解決焚燒秸稈污染環境的問題。希望咱省也能有所探索和推廣。”杜衛遠說。微信掃一掃,資訊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