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物聯網百科
- 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發表日期:2014-05-12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6103次
發展重點
1.優質食用農產品。全面推行食用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提升“米袋子”和“菜籃子”產品質量。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生產、經營,因地制宜發展有機食品,做好農產品地理標志工作。積極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嚴格保護產地環境。
2.方便營養加工食品。加快發展符合營養科學要求和食品安全標準的方便食品、營養早餐、快餐食品、調理食品等新型加工食品,不斷增加膳食制品供應種類。強化對主食類加工產品的營養科學指導,加強營養早餐及快餐食品集中生產、配送、銷售體系建設,推進主食工業化、規模化發展。發展營養強化食品和保健食品,促進居民營養改善。加快傳統食品生產的工業化改造,推進農產品綜合開發與利用。
3.奶類與大豆食品。扶持奶源基地建設,強化奶業市場監管,培育乳品消費市場,加強奶業各環節銜接,推進現代奶業建設。充分發揮我國傳統大豆資源優勢,加強大豆種質資源研究和新品種培育,扶持國內大豆產業發展,強化大豆生產與精深加工的科學研究,實施傳統大豆制品的工藝改造,開發新型大豆食品,推進大豆制品規模化生產。
政策措施
(一)全面普及膳食營養和健康知識。加強對居民食物與營養的指導,提高全民營養意識,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樹立科學飲食理念。研究設立公眾“營養日”。開展食物與營養知識進村(社區)入戶活動,加強營養和健康教育。發布適宜不同人群特點的膳食指南,定期在商場、超市、車站、機場等人流集中地發放。發揮主要媒體對食物與營養知識進行公益宣傳的主渠道作用,增強營養知識傳播的科學性。加大對食物與營養事業發展的投入,加強流通、餐飲服務等基礎設施建設。
(二)加強食物生產與供給。全面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強化地方人民政府的食物安全責任。加大對食用農產品生產的支持力度,保護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加大對食物加工、流通領域的扶持力度,鼓勵主產區發展食物加工業,支持大中城市食品加工配送中心建設,發展共同配送、統一配送。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有效治理面源污染。支持到境外特別是與周邊國家開展互利共贏的農業生產和進出口合作。
(三)加大營養監測與干預。開展全國居民營養與基本健康監測工作,進行食物消費調查,定期發布中國居民食物消費與營養健康狀況報告,引導居民改善食物與營養狀況。加大財政投入,改善老少邊窮地區的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就餐環境。
(四)推進食物與營養法制化管理。抓緊進行食物與營養相關法律法規的研究工作,適時開展營養改善條例的立法工作。針對食物與營養的突出問題,依法規范食物生產經營活動,開展專項治理整頓,營造安全、誠信、公平的市場環境。創新食物與營養執法監督,提高行政監管效能。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形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良好社會風尚。
(五)加快食物與營養科技創新。針對食物、營養和健康領域的重大需求,引導企業加大食物與營養科技投入,加強對食物與營養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研究。加強對新食物資源開發和食物安全風險分析技術的研究,在科技創新中提高食物安全水平。加強食物安全監測預警技術研究,促進食物安全信息監測預警系統建設。深入研究食物、營養和健康的關系,及時修訂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標準。
(六)加強組織領導和咨詢指導。由農業部、衛生計生委牽頭,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林業局等部門參加,建立部際協調機制,做好本綱要實施工作。繼續發揮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的議事咨詢作用,及時向政府提供決策咨詢意見。省級人民政府要根據本綱要確立的目標、任務和重點,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當地食物與營養發展實施計劃。
農業物聯網:http://www.zny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