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物聯網百科
- 農業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總體規劃(2014-2017年)發表日期:2014-07-14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11166次
本規劃適用于農業部本級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市縣級農業部門,對各級農業部門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提出指導意見及技術要求。
本規劃期限4年(2014-2017年),規劃基準年度為2013年。
一、農業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基本現狀
(一)農業應急管理建設基本情況
近年來,各級農業部門高度重視農業應急管理,圍繞農業重大突發事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一是應急管理組織體系逐步形成。2006年,農業部掛牌成立了“農業部應急管理辦公室”, 統籌負責農業應急管理工作。各級農業部門也結合本地實際,不斷加強應急管理工作。落實工作機構,明確工作職責,加強農業應急專業隊伍和專家隊伍建設,農業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正逐步形成 。二是應急管理預案基本完善。各級農業部門結合農業應急管理工作實際,針對重大農業自然災害重大動物植物疫情、農產品質量安全等突出問題,積極組織開展應急預案編制、修訂。其中,農業部先后出臺了《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全國草原火災應急預案 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16項預案,并加強了與國務院辦公廳、水利部、衛生部、國家林業局、國家氣象局及國家地震局等相關部門相關應急預案的銜接,為及時、有效應對農業突發公共事件提供了科學依據。三是應急管理運行機制初步建立。各級農業部門不斷加強農業應急管理的值守、監測、預測、預警、預報、會商、處置、災后恢復等相關機制建設,在農業重大自然災害、重大動物疫病、草原火災、農機作業安全、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等方面,實行了24小時值班、應急信息快速報送、應急處置部省協同等制度。四是應急信息采集網絡逐步拓展。全國已建立500個農情基點縣,2800個縣(區)實現動物疫情報告聯網,建成草原防火監測機構774個,建立國家級質檢中心277個,建立了熱帶氣旋和海浪海嘯風暴潮信息共享和實時通報制度。
(二)農業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主要成效
當前,各級農業部門已基本形成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為主、上下協同的農業應急管理格局,在處置農業突發公共事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制定出臺了《農業部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業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組織召開了全國農業應急管理工作視頻會議,對農業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二是依據國家有關應急平臺建設技術要求,確定了農業應急平臺關鍵技術路線,編制了農業部應急平臺建設方案,形成了應急資源目錄。三是加強了各級農業部門應急指揮場所建設,初步具備了視頻會議、會議會商、圖像接入、指揮調度等功能。四是推進農業應急管理視頻會議系統建設,目前該系統已經延伸到31個省級和5個計劃單列市農業部門,覆蓋,43個省級農業、畜牧獸醫、漁業等廳局分會場,其中11個省已延伸到市縣級農業部門。 截至2013年12月,農業部已累計召開全國性視頻會議,27次,直接參會人數20萬人次,大幅度節約了會議經費。五是制定了規范的應急處置流程,繪制了《農業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流程圖》《部內重大緊急工作應急處置流程圖》等,規范了應急信息接報、會商、決策、處置等操作程序。六是提升了農業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在低溫雨雪冰凍、汶川特大地震、玉樹強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重大旱澇災害等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中,發揮了重要的應急指揮協調作用。草原防火部門建立了草原防火管理信息系統,利用衛星監測實現了火點的快速核查;漁政指揮部門利用GPS等信息化手段,應急處置重大漁業涉外突發事件,大幅縮短了對漁船漁民的救助時間。
(三)農業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近年來農業突發公共事件頻發多發和涉及范圍不斷擴大,應急處置工作越來越復雜和艱巨,對應急處置的時效性、專業性要求日益提高,農業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與國家信息化發展總體水平、與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與國家應急平臺體系建設整體水平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農業應急指揮場所基礎設施薄弱。農業部應急指揮場所面積較小,各省級農業部門建設水平參差不齊,大多數單位沒有專用的應急指揮場所,基礎支撐平臺所必需的硬件設備嚴重不足;絕大多數市、縣級農業部門沒有相應的應急指揮場所,不具備開展應急管理的基礎條件。
二是農業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滯后。各級農業部門目前尚未建設具備應急值守、監測防控、預測預警、輔助決策、應急處置等基礎功能的農業應急管理信息系統,不利于及時向有關部門報送現場圖像等農業突發公共事件信息,不利于及時向社會發布有關農業突發公共事件預警及應急處置信息,不利于各級農業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之間共享信息和協同應對,不利于農業部及相關部門及時準確處置農業突發公共事件。
三是農業應急管理移動信息終端配備嚴重不足。目前,各級農業部門基本未配備移動應急通信指揮車、小型應急移動平臺、應急移動手持終端等移動應急指揮裝備,仍主要依靠電話、傳真等傳統方式報告現場情況,不能實時將現場圖像、音視頻等信息傳送到應急指揮部門,從而可能錯失科學決策和應急處置的最佳時機。
四是農業應急管理數據資源缺乏統籌和有效利用。一方面,多年來,各級農業部門雖積累了一定的農業信息數據資源,但大部分數據因缺少統一標準,且分散在多個部門,難以實現資源共享和統籌利用,整合難度大。另一方面,農業應急信息資源的采集、傳輸、存儲、處理體系尚不健全,有效性和針對性強的應急信息資源十分匱乏,難以有效支撐應急科學決策。
五是農業應急管理空間地理信息系統亟待建設。各級農業部門尚未建設農業應急管理空間地理信息系統,缺少對應急管理各類數據的直觀展示和分析手段。迫切需要統籌建設農業應急管理空間地理信息系統,將全國農業生產、經營及管理范圍內各單位的地理信息進行分類編制,對防控目標、危險源、風險等級等信息進行標注形成全國農業應急管理信息資源“一張圖” 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現代化的全國農業應急管理信息系統。
六是農業應急管理與物聯網亟需結合。物聯網已日益應用于現代農業生產、農業資源監測、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方面,成為自動感知和獲取農業信息的重要技術手段,在農業應急管理中能夠實時獲取農業危險源、突發事件現場的動態信息。但各級農業部門在開展農業應急管理工作中尚未充分意識到應用物聯網技術的重要作用,迫切需要推進農業應急管理與物聯網的緊密結合和推廣應用。
二、主要目標
到2017年底,基本形成具有視頻會議、圖像接入、智能管理、指揮調度、應急會商等功能的應急指揮中心體系;基本建成具有信息報送、監測防控、輔助決策、預測預警等功能的全國農業應急管理信息系統;應急信息資源整合取得階段性成果;各級農業部門應急移動終端配備基本滿足需要,應急管理物聯網建設試點逐步展開;功能完善、結構合理、反應靈敏、保障有力的現代化農業應急管理體系初具規模,農業突發公共事件監測防控、預測預警、應急處置、善后管理等綜合應急能力顯著增強,農業應急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實現農業應急管理的信息化、規范化、科學化和社會化。
應急管理工作方式根本轉變。應急管理方式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預測預防轉變,由以農業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為重點轉向以全面加強預測預警、風險評估、事先預防為重點。信息交互方式從適時通訊向實時傳遞轉變,由以傳統的電話、傳真、郵遞等方式為主轉向以網絡通信、實時會商、移動視頻等方式為主;應對處置模式從分散應對向協同應對轉變,由以各部門獨立應對處置模式為主轉向以跨部門、全方位、立體化的集中協同應對模式為主。
應急管理工作能力明顯提升。農業突發公共事件監測預警能力應急值守與快速反應能力、決策指揮與處置能力、協同應對與善后管理能力、日常演練與宣教培訓能力、物聯網與空間地理信息應用能力明顯提升,農業突發公共事件應對效率大幅提高,因農業突發公共事件造成的損失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明顯降低。
應急管理工作條件顯著改善。各級農業部門應急管理指揮場所等基礎設施基本完善,通信、網絡、圖像、視頻等基礎支撐系統基本完備,應急管理信息報送、數據共享、資源管理、決策指揮等軟件平臺基本建成,制度和標準體系基本健全基本形成利用信息技術和設備開展農業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條件。
三、主要任務
(一)2014-2015年主要建設任務
1.農業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平臺體系建設
圍繞農業重大自然災害、重大動物疫情、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機作業安全、漁業船舶水上安全、植物保護農藥使用安全、種子質量安全、草原火災雪災生物災、農業資源環境污染等重點農業應急管理方面,以農業部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為核心以農業各行業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和各省級農業部門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為節點,形成上下貫通、左右銜接、互聯互通、信息共享、互有側重、互為支撐的農業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平臺體系。
農業部將結合現有農業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情況,在統籌規劃農業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平臺體系基礎上,加快建設以應急值守、監測防控、預測預警、輔助決策、應急處置、模擬演練等為主要功能的農業部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平臺,上與國務院應急平臺相連,下與農業各行業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及各省級農業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相通,實現信息共建共享、網絡互聯互通、工作協作協同。農業部各行業主管部門要結合本行業實際,在農業部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平臺框架下,根據需要建設本行業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與農業部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平臺對接。
2.農業應急管理指揮系統向基層延伸建設
按照農業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技術要求,加快推進農業應急管理指揮系統向市、縣級基層農業部門延伸、在各級農業部門逐步建成以高清視頻會議系統為重點應用的應急指揮場所,盡快完善農業應急管理基礎設施,逐步實現部、省、市、縣四級農業部門統一指揮調度和高度協同工作,滿足農業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和召開全國性、區域性、行業性視頻會議的需要。
農業部將在現有應急指揮場所基礎上,加快推進部本級應急指揮分中心建設,并指導省級農業部門積極推進本地應急管理指揮系統建設。各省級農業部門應結合實際,按照農業部制定的農業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技術要求,在完善本級應急指揮系統建設的基礎上,積極推動市、縣級農業部門建設以高清視頻會議系統為重點應用的應急指揮場所。
3.農業應急管理信息資源整合建設
大力推進農業應急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重點解決應急信息資源分散、數據異構、共享困難等問題,制定統一的農業應急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建設標準統一、分級負責,物理分散、邏輯集中的國家農業應急管理資源數據庫系統,構建支持跨平臺異構信息的共享與交換系統,完善應急信息資源目錄管理功能,強化基礎應急信息資源建設,實現應急信息的有效整合、高效交換、兼容共享、便捷服務和充分利用。
農業部將構建統一的農業應急數據資源目錄體系、共享與交換系統基礎資源數據庫系統、農業部各行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業應急數據資源建設,配合做好相關資源整合工作,按照統一規范開展本行業共享信息的梳理、歸類、交換等工作。各省級農業部門負責本地應急數據資源建設,配合農業部做好相關應急信息資源整合工作,完成本地基礎數據和歷史數據信息的系統交換、日常維護等工作。
(二)2014-2017建設任務
1.農業應急管理移動信息終端建設
針對農業突發公共事件種類繁多、事發地點偏遠、情況復雜等特點,各級農業部門要按照統一規范、因地制宜地配備應急通信指揮車、應急小型移動指揮平臺、應急移動手持終端等裝備,通過衛星、地面、移動等各類通訊網絡,及時向部、省級農業應急指揮中心提供現場實時信息,全面提升農業應急管理現場指揮處置水平。
農業部將建設統一的移動終端接入平臺,實時接收和展示各類移動終端從突發事件現場傳送的圖像、音頻、視頻等信息,進行應急指揮與調度。配備必要的小型應急移動終端設備,滿足對特定突發事件現場信息采集的需要。省級農業部門要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配備中小型應急通信指揮車和必要的應急移動終端,并積極推進基層農業部門應急移動通信裝備的配備,確保第一時間內將農業突發公共事件現場信息傳送到上級應急指揮中心,支撐各級農業部門進行農業突發公共事件指揮調度。
2.農業應急管理物聯網建設
積極探索物聯網在農業應急管理工作中的廣泛應用及結合的有效途徑,加快開展農業應急管理物聯網應用的專項研究,充分利用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家庭農(牧、漁)場、農(牧、漁)民合作社、農產品批發市場、農機市場、畜禽養殖場、畜禽交易市場、畜禽屠宰場、漁船漁港水產養殖場、農場、村莊及社區等基層組織的物聯網建設成果,實現與各級農業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的對接和互聯互通,利用物聯網技術獲取相關應急管理信息,做好預測預警、防災減災工作。
農業部將加快推動農業應急管理物聯網專項研究,選擇農業物聯網建設和應用較好的省市和行業開展應用試點,堅持成熟一個、鏈接一個、成熟一批、鏈接一批、成熟一個區域、鏈接一個區域,不斷探索利用物聯網開展應急管理的新模式。
3.農業應急管理空間地理信息系統建設
加快建設農業應急管理空間地理信息系統,基于國家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信息庫,充分利用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等技術、對全國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等信息進行分類、編制、標注,形成全國農業應急管理信息資源“一張圖 ”,便于各類防控目標、應急資源、危險源的快速查詢分析和直觀展現,實現對農業突發公共事件的迅速定位、分析研判、輔助決策。農業部將做好全國農業應急管理“一張圖”的基礎建設,制定圖層分類、圖層架構、圖層信息、接口協議及數據結構等標準規范。
4.農業應急保障資源管理系統建設
加強農業應急保障資源管理系統的建設,將應急車輛、移動終端、救援物資、儀器設備、專家學者、救援隊伍及其他應急資源信息數字化和可視化,實現對各類應急資源的數量規模、空間分布、資源分配和應急調度的信息化管理,優化應急資源布局,提高調配效率,進一步提升農業應急資源的綜合利用效能。
農業部將結合農業應急平臺業務需求,研究制定全國農業應急保障資源的分類標準和編目信息,整合行業主管部門和省級農業部門報送的相關數據,實現全國農業應急保障資源信息化管理。省級農業部門負責收集、整理、報送本地應急物資和隊伍信息,向上連接農業部應急平臺,并及時更新和維護相關數據信息。
5.農業突發公共事件輿情管理系統建設
利用智能信息處理和大數據等現代技術,建設可對網絡資源進行精確采集、定向匯聚、智能分析、涉農熱點信息監測的農業突發公共事件輿情管理系統,及時掌握農業應急輿情動向,準確捕捉預警信息,對有重大影響的輿情信息做到及時發現、快速反應、積極引導、正面宣傳、實現農業應急管理相關輿情的有效監測、研判、處理、構建和諧穩定的主流輿論環境。
農業部將建設具有發現早、反應快、智能化的農業突發公共事件輿情管理系統,并指導各省級農業部門積極開展輿情管理工作。省級農業部門負責本地區輿情管理系統建設,對涉及本地區農業突發公共事件的輿情信息進行監測和研判,做到盡早發現,及時應對。
四、總體部署和技術方案
農業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平臺總體架構包括基礎設施層、支撐系統層、數據庫層、應用系統層和展現層等5個邏輯層以及標準規范和安全保障2個體系。基礎設施層是農業應急管理信息化系統的基礎部分,包括應急指揮大廳、值班室、會商室等場所,以及應急移動通信指揮車、小型應急移動指揮平臺和應急移動手持終端等設施。支撐系統層是農業應急管理信息化系統中支撐各項信息化系統所必備的物理條件,包含通信系統、網絡系統、數據存儲與服務系統、視頻會議系統和信息數據接入等,支撐各應用系統有效運行和互聯互通。數據庫層是農業應急管理信息化系統中數據存儲和信息交換的基礎條件,包含基礎信息庫、地理信息庫、預案庫事件庫、文檔庫案、例庫資源庫、知識庫、模型庫等。應用系統層是農業應急管理信息化系統的核心部分,用以滿足農業應急管理各項業務需求,包含應急值守系統、監測防控系統、預測預警系統、輔助決策系統、應急處置系統、空間地理信息系統、信息資源整合、物聯網系統、輿情管理系統、保障資源管理系統、宣教培訓系統、模擬演練系統、善后管理系統以及與相關部門的系統對接等。展現層是農業應急管理信息化系統中面向用戶提供服務的窗口,包含互聯網門戶、政務外網門戶和移動門戶。標準規范體系是農業應急管理信息化系統建設的基本依據,用以規范各類軟硬件系統,確保統一規范、有效兼容。包含法律法規、應急預案和標準規范等。
安全保障體系是農業應急管理信息化系統建設的基本保障,包含信息安全和容災備份等,用以保障各項系統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