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物聯網資訊
- 物聯網帶給浙江現代農業發展新紀元發表日期:2013-12-05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3455次
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的又一信息新技術,被稱之為世界信息產業的第3次浪潮。其用途已遍及環境保護、公共安全、工業監測、智能交通、衛生健康和政府工作等多個領域。同樣,農業物聯網技術在現代農業領域也有了應用,如監視農作物灌溉、土壤空氣變更、畜禽環境狀況以及大面積的地表檢測,收集溫度、濕度、大氣、降雨量,有關土地的濕度、氮濃縮量和土壤pH值等,正如20世紀80年代生物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推動了農業科技的跨越式發展一樣,物聯網必將深刻影響現代農業的未來。浙江作為沿海經濟發達省份,以建設效益農業和高效生態農業為主導,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膽創新經營機制,切實加強生產能力建設,農業基礎條件不斷改善,發展實力顯著提升,為建設現代農業奠定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物質基礎。同時,物聯網技術也已列入浙江省“十二五”時期重點發展的戰略性產業之一。因而探討物聯網與浙江省現代農業應用的有機結合,有其重要現實意義。
1 物聯網概念的提出及其關鍵技術
物聯網技術形成于20世紀90年代。1995年,比爾·蓋茨在其《未來之路》中第1次提及“物聯網(TheInternetofthings)”一詞,美國IBM曾提出了“互聯網+物聯網=智慧地球”。2009年8月,溫總理在視察中科院無錫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時指出:要著力突破傳感網、物聯網關鍵技術,及早部署后IP時代相關技術研發,特別是與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TD-SCDMA(Time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技術相融合。
何謂物聯網?綜合現有論述,可以將其定義歸納為: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通俗地說,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2層意思: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
像人類感知系統一樣,物品要能夠彼此“認識”和“交流”,就必須通過像“神經系統”一樣的物聯網,使物品具有辨識,感知,思考的能力。
在實現物聯網技術功能過程中,必須具有4大關鍵技術:物品標識技術———RFID電子標簽;物品感知技術———泛在傳感器;物品思考技術———智能組件(如智能家電和智能機器人);以及物品信息嵌入技術———納米技術。
2 浙江省現代農業的發展現狀
浙江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文物之邦,旅游之地”之稱,地處我國東南沿海,位于太湖之南,東海之濱,大陸海岸線1840km。境內有一條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河曲折,故稱浙江。全省土地總面積10.18萬km2,約占全國的1.06%,是面積較少的一個省份。其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地貌結構為“七山一水二分田”。
浙江是一個農、林、牧、漁各業全面發展的綜合性農業區域。浙江農業歷史悠久,孕育了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為代表的農業文化,多元化種養、多模式栽培特色明顯。農業主要產業有糧油、畜禽、蔬菜、茶葉、果品、繭絲綢、食用菌、花卉等。近年來,全省各級農業部門堅持以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正確把握高效生態農業的基本內涵,全面貫徹“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緊緊圍繞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突出糧食生產和主導產業培育,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切實強化依法監管和為農服務,推動各項工作扎實開展,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浙江省現代農業發展大致有以下3個特征。
農業的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一是農業結構調整已經到了關鍵性階段,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優化結構為手段,以增加收入為目的方向發展;二是產業化經營取得明顯成效,向產加銷一體化經營方向發展;三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明顯改善,向注重產品質量和檔次的方向發展;四是外向型農業快速推進,向適應省內外甚至國內外市場的開放型農業方向發展;五是農民收入繼續快速增長,2009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10007元,率先在全國各省區突破萬元大關,連續24年居全國省區第一。
農村的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2010年全省城市化水平已達到了57.6%,根據《浙江省城鎮體系規劃(2011-2020)》,預計在2020年全省城市化率將達到72%。城市化不僅是農村人口轉變為城市人口、素質不斷提高的過程,同時也是資源深度開發利用、產業結構演進、產業布局優化和經濟社會發展格局轉化的過程。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推進。一是大量的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經商,發展二、三產業;二是把縣域中心城市、中心鎮建設與專業市場、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放開小城鎮戶籍;三是加快城鄉之間基礎設施的相互配套;四是一大批從事二、三產業的工商企業主成為新型的民營農業企業主,改變了農民的主體結構,帶來了資金、科技、人才和信息,推進了農業生產力的發展;五是拓展了農業的功能,各種形式的高效農業、精品農業、旅游農業和觀光農業不斷涌現。
雖然浙江省在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制約著現代農業發展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一是在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推進不平衡,有些欠發達地區還處在傳統農業階段;二是農業土地資源緊缺且逐年減少,在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面臨著生產經營規模細碎化的嚴峻挑戰;三是農業基礎依然比較薄弱,農田基礎設施抗災能力不強,旱澇保收面積僅占全省耕地的65%,農業綜合生產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四是農業組織化、產業化程度不高,產銷環節間缺乏有機的協調和配合;五是農業應用科技研發滯后,內源發展動力不足,現代農業轉型升級亟待新技術支撐。
以上所述情況,既為物聯網在浙江省現代農業發展中應用奠定了相應的基礎,同時,也對新技術的應用提出了新要求。